爱国主义是每一个中国人坚定的信念和精神依靠,我虽然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青年,但我也有些故事想和大家分享。
2019年6月,我有幸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派遣,和一群追梦的热血青年,以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的身份相聚来到泰国。在泰国,除了大、中、小学生,皇室和政府人员也学习中文。交流期间,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并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语言教师,而是承担着语言教学和促进文化交流的形象大使,是行走的中国名片。所以,我告诉自己,要用知识传播好中国声音!
2020年3月,随着在泰志愿者任期的结束,我们陆陆续续返回国内。国内学校原计划3月开学,受疫情的影响,返校事宜一拖再拖。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学校把线下课程搬到了线上。说来很感动,在线课程是需要一定技术支持的,授课教师临危受命,仓促的时间内熟悉网络教学设备、更新在线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来完成线上教学。
2020年8月23日学校开学,在那之前,我在家度过了长长的假期。在家待着的日子里,我正好遇上了“老旧小区改造”。几个月的时间,我所住的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区基础设施差,违规搭建、杂物堆积、安全隐患大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严重影响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改造迫在眉睫,但是涉及到城市发展又涉及到居民利益,小区改造过程注定相当复杂与棘手。
“现在国家政策好,咱们小区以前怎么样,现在怎么样我们都是深有体会的。大家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政府就是为我们解决问题的。我们先把百姓的房屋问题解决了,再把道路和绿化搞好,先急后缓,大家齐心,一起建设好我们的家园!”这是社区廖书记在小区改造宣讲会上的一番讲话。说起小区改造,大家伙儿变得“忙碌”起来了:相关部门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年轻志愿者上户宣传;社区干部奔走一线指导工作……当然,不仅仅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付出,小区居民也是积极响应:68岁的党员李双全带头在违建拆除同意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隔壁已搬到别处的刘阿姨主动返回老社区收拾楼顶杂物;眼熟又说不上名字的邻居小孩自愿把手里的饮料给顶着烈日施工的工作人员降暑……在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和实践者。
真真切切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告诉我流水带走光阴却改变不了一颗爱国的心。我很庆幸,我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无论身在哪里,我都能挺起民族的脊梁,都会心怀民族的骄傲,都为我的祖国自豪!
云南师范大学许喻虹
许喻虹在社区做志愿者
(作者:云南师范大学 许喻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