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 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发布会 九江专场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2月29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扶贫办、九江市人民政府联合召开“决战脱贫攻坚 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发布会九江专场发布会。九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严盛平发布和介绍有关情况。九江市扶贫办主任朱云,修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董国祥,都昌县委副书记周毅,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村党支部书记谭翊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黎峰(文颖 摄)

黎峰: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举行“决战脱贫攻坚 江西省‘十三五’脱贫攻坚成就巡礼”系列发布会九江专场发布会,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九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严盛平先生,九江市扶贫办主任朱云先生,修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董国祥先生,都昌县委副书记周毅先生,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村党支部书记谭翊泉先生,请他们介绍九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展情况以及经验做法等,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严盛平副市长介绍有关情况。

九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严盛平(文颖 摄)

严盛平: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和各位媒体记者朋友见面。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九江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也通过你们向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各界人士转达我们的感谢。

九江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天下眉目之地”,素有“江西北大门”之称。虽然九江区位条件、自然禀赋等具有一定优势,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比较突出,存在着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发展基础较为薄弱的贫困地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抓在手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稳步推进“十大扶贫工程”,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截至目前,国家级贫困县修水县、省级贫困县都昌县两个贫困县成功摘帽,全市347个贫困村(包括深度贫困村24个)全部脱贫出列,26.1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可以讲,自打响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是九江市减贫速度最快、脱贫成效最好、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这里,有五个方面的“历史性跨越”:

一是从“愁吃愁穿”到“吃好穿暖”的历史性跨越。过去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比较差,特别是修水、武宁等山区县缺衣少食、愁吃愁穿等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的,即使到了2014年,我市贫困群众的人均纯收入也只有2057元,而当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896元。我们积极探索“百社联百村带千户”产业扶贫新路子,打造“一乡一园”新格局,全市重点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4084个,扶持农业龙头企业229家,直接带动贫困户达4.4万户次;重点打造茶叶、油茶、特色水产、休闲农业等四大特色扶贫主导产业,全市贫困户直接参与种植业面积达34.25万亩,参与的贫困户达到16.4万人次;建成扶贫车间206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8万余个;建成光伏扶贫电站装机规模148.7兆瓦,辐射支持1.9万户贫困户。2019年底,全市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0620元,是2014年的5倍多。

二是从“缺医少学”到“医学无忧”的历史性跨越。聚焦偏远贫困地区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九江“快跑一步”,在全省实现“两个率先,四个百分百”。即:率先探索建立健康扶贫信息化系统,率先建立完善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商业补充保险、“先诊疗后付费”以及县乡医疗机构“一站式”结算百分之百全覆盖。五年来,全市10种重大疾病免费救治累计12.68万人次,贫困患者住院报销比例稳定在90%,常见病、慢性病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能够获得及时诊治。在全省率先提出贫困学生属地校长双负责制,发放各类国家教育资助金11.55亿元,资助各学段学生93万余人次;全市“控辍保学”凸显成效,没有一名贫困生因贫失学辍学。

三是从“脏乱旧差”到“生态宜居”的历史性跨越。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坚持贫困村优先立项、政策优先倾斜、资金优先配套,串点连线带面打造了100多条美丽乡村示范带,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7.1%,污水处理、垃圾治理基本全覆盖,武宁县生态扶贫经验获国家发改委行文全国推广。修水县易地搬迁扶贫获得全国典型案例五项“大满贯”,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帮助16595人“乔迁新居”,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国搬迁移民扶贫现场会、全省搬迁移民扶贫现场推进会先后放到九江召开。五年来,全市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14万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591个,受益贫困人口8.6万人;村村通上动力电、户户通上生活电。贫困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全面落地落实。

四是从“贫穷闭塞”到“打卡红地”的历史性跨越。以前,许多偏远山村交通闭塞、通信落后,山里的“好货”出不去,外面的资源进不来,“门口无路”“口袋无钱”“山里无业”成了山区群众最大的痛点和难点。五年来,我们把“要致富先修路”落到实处,全市修建农村公路6877.4公里,让水泥路直达农民家门口,全市具备通车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特别是对24个深度贫困村“开小灶”,打通“断头路”“瓶颈路”,串联带动更多自然村,结束了深度贫困村“山里山外两重天”的交通困境。外面的人流、车流、物流,开始突破城市边界,涌入到边远山村来,一大批像武宁东山村、修水黄溪村这样的偏僻小山村成为“网红打卡”村。近年来,全市乡村度假型民宿发展迅猛,精品民宿项目已经达到30多个,民宿经济连续四年稳定增长。

五是从“等你来扶”到“我要脱贫”的历史性跨越。以前,部分贫困群众有思想保守、观念落后,争低保指标、抢扶贫名额,躺在家里等扶贫的现象。我们坚持扶贫扶志相结合,在全省率先开展扶贫扶志感恩行动,帮助贫困户树立自主脱贫、脱贫光荣的思想;全面推进“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引导贫困群众知党恩、跟党走;探索设立扶贫“爱心超市”,鼓励贫困户通过劳动积分兑换物品;连续开展“讲述我的扶贫故事”活动,把一大批自强不息脱贫户典型事迹搬上舞台荧幕。现在,全市26.1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通过就业脱贫的就达到11.83万人,基本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实现了就业;特别是在今年大疫大灾、就业更加困难的情况下,我们贫困人口就业人数仍然超过了去年,非常不容易。

同志们,朋友们,九江脱贫攻坚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缩影。这五年来,我们所取得的脱贫攻坚决定性成就,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正是因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有了行动指南的正确指引,我们才能够取得脱贫攻坚的历史性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集中力量办大事。五年来,九江获得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07亿元,市本级累计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3亿元,推动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空壳村”全部消除,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554个,比例提高至88.5%。充分彰显了广大干群的磅礴力量。各级组织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我市347个贫困村实现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3.9万名干部参与结对帮扶贫困户,参与帮扶企业达到431家。五年来,全市16人获得全国、全省脱贫攻坚奖,吴应谱、樊贞子等4名扶贫干部因公殉职,广大扶贫干部用汗水、血泪乃至生命兑现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群众的庄重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部署要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四个不减”,坚持保持政策举措、财政投入、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启九江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最后,希望广大媒体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关注九江、支持九江,诚挚邀请大家常来九江走走看看,为九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多发声、多宣传。

谢谢大家!

黎峰:谢谢严盛平副市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中新社记者(文颖 摄)

中新社记者:九江市在顺利完成26.13万贫困人口脱贫、347个贫困村出列以及两个贫困县摘帽后,请问九江市将采取什么措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

九江市扶贫办主任朱云(文颖 摄)

朱云: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九江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已顺利完成26.13万贫困人口脱贫,347个贫困村也于2019年底全部出列,修水、都昌两个贫困县在今年的4月份宣布摘帽,正如严市长所说,九江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当然,我们深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做好后脱贫时代的这篇大文章是我们要重点思考的。

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接续推进脱贫地区由全面脱贫向全面振兴发展,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地区帮扶机制,向共同富裕远景目标迈出扎实步伐。在研究出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举措基础上。重点抓好“五个继续”:一是继续保持政策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四个不减”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在前期完成扶贫资金资产清理登记的基础上,健全扶贫资产管理机制,推进扶贫项目及资产管理产权制度改革,管好用好扶贫资产,确保持续发挥效益。二是继续强化监测帮扶。坚持“应纳尽纳”,对所有农户进行摸排,无论是不是建档立卡户,只要符合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监测标准,及时全部纳入“两类人群”,实行动态监测预警。坚持“应扶尽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分类施策、提前帮扶,落实事前预防和事后救助相结合,对脱贫不稳定户继续落实现有脱贫攻坚帮扶政策,对边缘易致贫户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安置等支持,对有劳动能力户强化产业就业帮扶,对无劳动能力户强化综合兜底保障。全面落实好农业保险、防贫保险“双保”机制,确保防贫保险政策在未来五年持续发挥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致贫的作用。三是继续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培育壮大产业扶贫基地、致富能手、扶贫企业、扶贫合作社等四类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密切利益联结。深化消费扶贫,推进专区专柜专馆建设管理,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冷链物流设施等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促进稳定销售。不断完善脱贫劳动力动态监管机制,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规范管理公益岗位,帮扶稳岗增收。四是继续落实搬迁后扶。“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6595人,针对这些搬迁户,我们将继续落实定期回访,完善集中安置区公共服务和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五是继续增强内生动力。持续深化“三讲一评”颂党恩活动,继续推行“增收激励法”“爱心超市”“文艺扶贫”“农民理事会”等做法,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

凤凰网记者(文颖 摄)

凤凰网记者:修水县是国家级贫困县,2020年4月省政府正式宣布修水脱贫摘帽。请问修水县在脱贫后,对落实“四不摘”工作要求有哪些具体举措?

修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董国祥(文颖 摄)

董国祥:今年以来,按照“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的要求,我县在“脱贫摘帽”后,做到“六个不变”,即:队伍不变(帮扶、驻村队伍不撤)、机制不变(推进、考核、督查、调度机制不变)、政策不变(教育、住房、卫生、饮水等政策继续保持)、方法不变(以问题为导向、倒推工作的落实)、目标不变(贫困户退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的目标)、统筹不变(统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一是树牢主体责任。继续严格推行以县处级领导挂乡镇、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包村为主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定期调度,定点帮扶,做到人不卸甲、马不解鞍,严防松劲厌战。

二是延续攻坚力度。持续推行“一线工作法”,确保全县354名第一书记、650名驻村工作队员、8000多名帮扶干部到岗到位,做到队伍不撤、人员不散、力度不降。继续坚持“1+9+2”专职督导模式,采取“每月一重点、每月一排查、每月一调度、每月一清零”推进机制,确保工作、责任、政策全面落实。

三是保持政策稳定。在脱贫摘帽后,按照巩固提升的安排,切实保证“六个不变”。2020年投入扶贫资金9.41亿元,其中统筹整合资金3.87亿元,重点用于产业扶贫以及补齐“边边角角”短板。

四是强化长效保障。切实制定好后扶贫时代的规划和防返贫机制,全面落实贫困动态监测、社会帮扶和政策保障等工作机制,确保贫困户脱贫后持续增收、脱贫后不返贫。

通过落实“四个不摘”,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明显。产业扶贫方面,新扩蚕桑、茶叶、油茶、菊花等主导产业4000余亩,蔬菜6500亩,油菜4400亩,全县建成“一领办三参与”基地520个,助推18496户贫困户增收。就业扶贫方面,县外务工的贫困劳动力22734人,县内就业15681人,全县新增公益性岗位3000余个,达到5960个。教育扶贫方面,资助建档立卡家庭学生37935人次,其中“雨露计划”5441人次;住房保障方面,完成贫困户危房存量“清零”和易地搬迁点配套设施扫尾,贫困户全部搬迁入住;医疗保障方面,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住院和门诊大病99532人次,报销比例维持在90%的合理水平。饮水安全方面,对集中饮水工程及2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点饮用水水质进行了检测,对存在短板的自然村进行全面巩固提升。到11月底,完成脱贫1750户4160人,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全县8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得到了全面解决,较好地巩固了脱贫成效。

江西日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日报记者:作为滨湖人口大县,全省唯一的省级贫困县,请问都昌县是如何实现贫困人口高质量稳定脱贫的?

都昌县委副书记周毅(文颖 摄)

周毅:都昌县濒临鄱阳湖,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1%,三面环湖一面依山,既有山清水秀,生态之美,但也有区位不优、交通不便,夏有山洪洪涝、冬有干旱缺水之忧,特别是我县长期以来发展不足,致使贫困基数大、程度深,是唯一省级贫困县。 “十三五”时期全县共有贫困村112个(含深度贫困村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7379户63490人。近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抓脱贫攻坚,实现了2019年年底贫困村全部退出;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4月经过省级第三方评估,群众认可度99.36分,实现了贫困县高质量脱贫摘帽。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一是强化组织与投入保障,全面改善贫困落后状况。我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优先研究脱贫议题、优先解决脱贫问题、优先保障脱贫经费。建立了扶贫工作团、扶贫工作日、指挥部周例会等制度,健全了常态化研究、定期集中调研、暗访督查、分级约谈等机制,全面压实县乡村三级主体责任,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帮扶干部、专业指导队的作用,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做实扶贫“十大工程”,把党的好政策精准落实到户到人。2017年以来,全县共投入资金29.78亿元(其中:10.97亿元用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3.51亿元用于社会保障扶贫、3.3亿元用于光伏扶贫、2.53亿元用于健康扶贫、1.27亿元用于产业扶贫、1.1亿元用于改善农村住房条件、1.09亿元用于易地扶贫搬迁、0.97亿元用于贫困人口教育资助、0.64亿元用于生态扶贫、0.39亿元用于就业扶贫、0.23亿元用于雨露计划、0.19亿元用于小额信贷、社会投入0.5亿元),基础设施和乡村面貌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二是强化产业与就业保障,全面提高带贫益贫功能。我县充分发挥湖区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发展了“两茶一水”特色产业和光伏产业,全县小龙虾养殖12万亩、产值5亿元,居全省前列;建设光伏扶贫电站650座、装机容量56.01兆瓦,联结了全县63%的贫困户,为每个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同时,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工程,有针对性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稳岗就业。扶持扶贫车间75家,开发了公益岗位6926个,实现了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三是强化能力与动力保障,全面夯实脱贫质量成效。创新党建脱贫模式,增强“两委”班子的服务和保障能力,组织贫困户打造了一批扶贫产业基地。坚持政策进村入户、宣传入脑入心、镜头对准一线、典型聚焦基层,全力推进精神扶贫工作。通过开展“四送(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三讲一评”“四大感恩行动”“纳凉(围炉)夜话”等系列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感党恩、跟党走。推广“积分制”、扶贫超市和“红黑榜”等做法,培育文明乡风,激发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江西电台记者(文颖 摄)

江西电台记者: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兼任村党支部书记,请问谭书记,你是如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村党支部书记谭翊泉(文颖 摄)

谭翊泉:大家好!我是九江学院派驻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第一书记,今年是我扶贫的第八年,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五个年头。2018年2月,我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被全村党员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的。

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坐船翻山再乘车是全村过去唯一的出行方式,尽管永武高速2012年通车并横贯全村,但作为典型的移民村,利益多元化、矛盾纠纷多、工作难协调、发展底子薄是当地的村情。我们到村后,主要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特别作为第一书记兼任支部书记,与全体党员反复酝酿、广泛征求意见,带领支部在2017年启动了“三引三化”党建工作模式,同时将2018年定为推进年、2019年为深化年、2020年为成效年,历时四年时间,努力使党建成为了全村一切工作的主抓手。

一是抓书记引领,坚持党建规范化。除规范“三会一课”等基础党建工作外,我们重点建立了13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将老村部改造成居家养老中心,与市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作成立法律服务中心。65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店坚持开办了4年、送医送药活动每年至少1次、文化活动每季度1次、每天开放的“党建+幸福食堂”等工作深得民生。

二是抓班子引路,坚持党建项目化。努力将班子成员培养成农村致富带头人,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先后成立了4个专业合作社和2个村办企业,流转全村土地90.3%、闲置房屋15栋和库湾1000亩,与农行合作发放产业贷1050万元,重点发展了四季果木业530余亩、现代果蔬业310余亩和康养文旅业740余亩,其中有机蔬菜薄膜温控大棚达2.2万㎡,40户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不足2400元增长到2020年1.4万元,村集体经济从2014年负债几千元增长到2020年34.4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3万元/年。

三是抓党员引策,坚持党建网络化。发挥在外流动党员的辐射力,招募18名在外成功乡贤成立了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旅游公司党小组,募集资金5000万元整村推进田园综合体建设,建成近1000㎡的旅客集散中心。探索“生态+旅游+扶贫”新模式,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已发展渔家乐4家,移民特色民宿10家,果木休闲采摘园2个,2020年生态旅游吸引游客达5万人。这里也欢迎在座的记者朋友们来“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东山村”参观指导,休闲观光。

在各级党委的关心下,现如今,这个当年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打了一个翻身仗,成为“绿富美”的村庄,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全国文明村的华丽转身,东山村扶贫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140余家省级以上媒体报道。

乘着脱贫攻坚发展起的东山村民,十分懂得感恩,疫情期间,在外打拼的8兄弟姐妹自发地捐款14.4万元购置2.2万个口罩分发给全乡村民。洪水来临时,村民又自发地用船只和木板架起水上人行道。他们说:“受了党恩,就要饮水思源。”老百姓打心眼里感谢习近平总书记,感谢共产党。

脱贫攻坚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扶贫这些年,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够服务好老百姓;只有支部引领、党员示范,才能够带领村民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九江日报记者(文颖 摄)

九江日报记者: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收官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同时又加上九江遭受洪灾影响严重,在这种复杂严峻形势下,请问九江市在消除疫情灾情对脱贫攻坚影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朱云: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我市脱贫攻坚,特别是产业、就业扶贫方面带来不小压力和挑战。同时,受7月份汛情影响,我市各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对脱贫攻坚增加新的挑战。面对疫情、汛情叠加影响,为切实克服脱贫攻坚不利影响,及时防范化解因疫因灾等返贫致贫风险,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市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持续组织调度推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指挥督战,统筹应对疫情灾情和决胜脱贫攻坚。严格落实“风险期每周一次”“常态化每月一次”调度分析机制,有效应对疫情灾情。二是持续优化政策供给。为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制定出台《关于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明确26条应对举措;洪涝灾害发生后,我市又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迅速印发《关于全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和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市级各部门密集配套各项具体方案抓落实,打出政策举措“组合拳”。三是持续强化应对举措。力拓稳岗就业。为切实解决贫困劳动力“因疫因灾回流”问题,我们通过实施点对点送人到岗、开发公益性岗位送岗到人等一系列举措,2020年,贫困群众外出务工11.84万人,超过去年贫困劳动力就业数,落实外出务工交通补贴2756.77万元;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8253人。力助复工复产。切实强化资金支持,投入中央和省级扶贫专项资金8.6亿元,较2019年增加1.84亿元,增加27.16%,市本级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9910万元,比2019年增长23.87%,新增小额信贷1.86亿元、涉及5569户贫困户;强化产业直补,信贷支持等政策,推动全市228家扶贫龙头企业全部复工,带动近8000名贫困人口务工。调整优化年度扶贫项目计划,50%的扶贫资金用于发展扶贫产业,促进与带动贫困户增收。力解滞销卖难。在全省率先高标准打造两个市级扶贫生活馆,一个扶贫生活专柜。规范扶贫产品认定,实施“六进”活动,定期调度机关企事业单位采购进度。全市扶贫产品申报个数1068个、供应商598个,累计销售扶贫产品超过8亿元。四是持续加强监测帮扶。不断摸排识别,纳入脱贫不稳定户1437户4379万人、边缘易致贫户1896户6360人。实行动态监测预警。对“两类人群”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前帮扶,全市边缘易致贫户享受就业帮扶占比79.96%、综合保障97.15%、产业帮扶16.24%、公益岗位6.33%。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一步,我市将采取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开发式措施与保障性帮扶相结合、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等方式,落实针对性措施,提前进行帮扶,坚决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

黎峰: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