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悬崖村,读书比不上找牛羊归圈重要。艰难的上学路,大多数孩子只能读到小学毕业。如今,当纷繁的现代文明冲撞着这个古老村落时,村民们已经相信,读书是走出贫困的最好出路。
诗书非药能医俗,文化无根可化人。教育从来都是阻断代际贫困的核心法宝,对比悬崖村的今朝往昔,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教育正在让这个“穷到骨子里的地方”脱胎换骨、走向新生,脱贫攻坚真正让这个穷尽千年的地方物质和精神上都实现了双富裕。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过去的悬崖村,受制于地理贫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传统等影响,对读书缺乏理性的认识,“读书误事、读书费钱、读书无用”等这类思想一度成为当地主流。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也好理解,因为牛羊的价值是看得见、摸得着且吃得到的,而读书非尺寸之力、非朝夕之功,不能带来“吹糠见米”的效应,也无法实现“真金白银”的收获,所以年级越高学生越少、辍学打工务农、读书不及找牛羊归圈等现象也就屡见不鲜。
有网友将悬崖村有今天的转变归结为聚光灯效应,其实这有失偏颇。他们也知道“不能让孩子也吃没文化的苦”,但因路险家贫,不得不因“吃饭”而放弃读书。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一个人穷得饭都吃不起时,所有的“诗和远方”都是浮云,焚砚烧书这类现象也就见怪不怪了。悬崖村能出现今天的朗朗书声,归根结底还是在于脱贫攻坚政策带来的改变,物质上的富足会牵引精神上的脱贫,饭吃饱了自然会有高层次的追求,见的世面多了自然就有宽广的胸怀。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除了政策的引导,我们也要看到榜样在成风化俗中的“头雁效应”。“36年前,悬崖村有了第一位土生土长的大专生。那时村里家长不觉得读书有什么用,直到他在大专毕业后有了工作,并顿顿能吃上“猪肉和大米饭”,人们才认识到读书的价值”。“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是一种很功利的追求,但却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头雁领飞,群雁起追,思想一变天地宽。有了这个“顿顿吃猪肉和大米”的榜样,再加上政策的帮扶,其他村民自然见贤思齐、追赶跨越,也就自然衍生出了“哪家孩子成绩好,村里宴席爹妈坐上席”的“蝴蝶效应”。当然,“猪肉和大米饭”只是一种纯粹的物质追求,但折射出的却是思想的转变、观念的更新和精神文明的富足以及成风化俗的时代进步。
“只有观念的改变才能走下心中的‘悬崖’,而观念的改变,还是得靠教育。”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悬崖村有着今日的转变,既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利好政策,也归功于时代和社会的的浸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透过悬崖村如今的朗朗读书声,我们相信,通过孜孜不倦的书海遨游、通过教育的文化浸润,未来的悬崖村村民必将彻底走出“心中悬崖”,阔步迈入更好的明天。
赵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