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晋中地处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抗日根据地的结合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华北敌后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英雄的晋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强烈的爱国热情投身革命,喋血沙场,或主动出击或积极协助八路军,同日军展开殊死斗争,从粉碎“围攻”到反“扫荡”,从击溃“蚕食”到摧垮敌人的“总决战”,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
日军犯下滔天罪行
自1937年10月日军侵入晋中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侵华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晋中大地血泪斑斑。日军在晋中制造了上百起惨案,造成人口伤亡305239人,占当时全晋中总人口的23.37%,其中有60099人惨遭杀害;造成财产损失2014亿元,其中社会财产损失567.6亿元、居民财产损失1446.7亿元。
张庆村大屠杀:张庆是榆次城西的一个大村子,离城20多里。全村有500多户、2000多人、耕地1万多亩,一向以富庶闻名。1937年农历十月初,侵华日军300多人在张庆村驻扎了3天,见东西就抢、遇姑娘就奸、见人就杀,手段十分残忍。整整3天,杀死117人,奸污妇女数十人,杀死耕畜30余头,鸡、羊、猪几乎全被抢光,大街上尸横遍地,血腥恐怖笼罩着全村,凄惨景象非笔墨能形容。
富家滩煤矿惨案:富家滩煤矿原为灵石桃钮私营股份公司小煤窑,创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1938年日军占领灵石后,富家滩煤矿被日军强行“军管”。日军逼迫当地居民修矿井、建营房、筑碉堡,还从各地强制招收矿工,强迫被俘军人下井挖煤。到1945年,全矿有矿工1700余名。日军实行法西斯统治,疯狂推行“以人换煤”政策,用刺刀、皮鞭、棍棒胁迫矿工在恶劣的条件下冒着生命危险挖煤,大批矿工惨死于事故、疾病、酷刑之下。从1938年2月至1945年8月,日军掠夺富家滩煤炭103.06万吨,先后有1.2万余名矿工惨死在日军血腥的屠刀之下,造成了红苗谷地、东山、南头3个“万人坑”。
韩赠惨案:1940年9月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结束后,侵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实施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9月8日,驻正太铁路芦家庄车站据点的日伪军在吉岗部真春和伪警备队副队长郭槐玉的率领下,袭击寿阳(路南)县韩赠村。日军在村中挨门逐户地烧、杀、掠、抢近两个小时。之后,日军又把50多个村民集中到村南一个露天破窑顶上,全部杀害。韩赠惨案中,共有310人被日军杀死,154间(眼)房屋(窑洞)被放火烧毁,70余头大牲畜被抢走或烧死。
“参军”“支前”鼓士气
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1937年11月,八路军开赴晋中,晋中大地上立刻掀起参军参战的热潮,广大民众爱国热情高涨,支前运动轰轰烈烈。
仅1937年11月至12月,平遥县就有1000余名青壮年参加了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1937年12月底至1938年初,昔阳县也有2000多名青壮年参加了晋东游击队和八路军。1938年2月,平遥县又动员1000余人参军;灵石五区为一一五师扩兵200多人,并为决死二纵队补充了两个新兵连;寿阳、榆次等县也有一批青壮年加入了一二○师。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末至1938年初,晋中各县共有近2万人参加八路军和抗日游击队。1940年5月末,晋中8县又有2000人参加八路军和地方游击队,其中榆次、寿阳、太谷各200人,平昔西、和顺各300人,平昔东400人,辽县(今左权县)、榆社各200人。1944年秋,为适应局部反攻的形势,晋中各地再掀参军高潮,青壮年参军热情高涨,报名人数远超原定计划,太行二分区恢复了两年前精兵时撤销的二十九团番号,重建3个分区基干团。1945年5月至8月,为配合主力部队开赴新区工作,晋中各县群众积极参军参战。至8月底,左权县入伍新战士900余人,榆社县入伍青壮年888人。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晋中11个县参加抗日武装的人数达到3万以上。
在踊跃参军的同时,晋中各县群众也积极投入支前运动。1939年初,辽县5000余村民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破路运动,将县境内主要道路全部破坏,粉碎日军进攻图谋。昔阳、和顺等县群众也主动上交公粮劳军。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后,晋中各县群众踊跃参战支前。榆次、太谷、寿阳、和顺、昔西、平西6县共出动4批、14557名自卫队员参加作战,负责破坏、运输、向导、抬担架、通信等战斗任务。仅在第一阶段战役中,晋中地区破路、参战民众就达7万多人。广大妇女也在地委和各级妇救组织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军队支前参战。如榆辽战役期间,榆社县妇女组织了担架队、慰劳队、破路队,参战人数达300人以上。榆次、太谷、寿阳、平西、和西、昔西6县妇女在3个月内为前线将士缝制军鞋3万余双。
在晋中大地上,兵民一家,兵即民,民也是兵。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全区各县的自卫队、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纷纷成立,千万民众汇成一股强大的抗日洪流,他们挖公路、炸桥梁、端碉堡、割电线、送情报,有力地支援了八路军主力部队的作战。他们边生产、边作战,开展反“扫荡”、 反“蚕食”、反“维持”斗争,使日军在晋中陷入一场“不分昼夜、不分地点、旷日持久、如坠云雾”的消耗战之中。
南征北战显神威
全面抗战时期,八路军在晋中这块热土上转战南北,如鱼得水,而日军却惶惶不可终日,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袭扰战等使敌人心惊胆寒。
据统计,仅1937年11月到1939年9月,八路军独立支队在群众的配合下,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以简陋枪炮创出了辉煌战绩,共进行大小战斗3287次,毙敌2218名,缴获枪支100多支、子弹4万多发。
抗日战争初期,日军沿正太线向西进犯,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一一五师给予迎头痛击。1937年11月2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在黄崖底设伏,歼敌一○九师团135联队300多人。4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昔阳广阳设伏,毙敌1000多人,生擒日军加藤信夫等3名军官。7日,三八六旅又在东户封村歼敌250多人。三战三捷,令敌丧胆,日军只得改道行军。
“麻雀战”作为根据地军民熟练运用的战术,曾让日军闻风丧胆。“麻雀战”是在太谷县范村镇一带诞生的。1937年11月27日凌晨,日军步兵500多名和骑兵1个中队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太谷范村进发。八路军仅用4个班在正面运动防御,其余大部分兵力以班为单位分散布置于附近,不断转移位置,瞅准机会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日军的轻重机枪此时此刻毫无用处,因为捕捉不到有效目标,只好狂轰乱扫。战斗进行到下午6点左右,日军死伤近百人,八路军仅消耗弹药1000多发,无一人伤亡。12月16日,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再次纠集500多人,在3辆坦克的掩护下进攻范村。八路军又以同样的方式,灵活机动地阻击敌人,毙伤日军40多人,击毁坦克1辆,自身无一伤亡。范村战斗的作战方式和取得的辉煌战果,受到刘伯承的高度赞扬,他称之为“麻雀战”和“麻雀阵”,并从理论和战术深度进行总结和推广,号召太行军民“来个麻雀满天飞”。太行军民利用“麻雀战”的战术,以少胜多,战绩卓著,有的县曾创造了敌我伤亡53∶1的骄人战果。
百团大战的许多战场位于晋中境内。1940年8月20日,规模空前的百团大战打响了。战役主要目标是打破日伪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分割、包围和封锁,争取华北战局的好转并影响全国抗战形势。其间,八路军先后投入105个团向日本侵略者发起全面进攻,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多次,毙、伤、俘日伪军4万多人,毁铁路、公路2000多公里,缴获各种枪支5000多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
石雷战也是发生在晋中的战斗奇迹。1940年,灵石县民兵组织开始使用石雷杀敌,他们将石雷埋在敌人行军路上、挂在树上、藏在草丛中,然后佯攻敌人,诱敌中计。
苏亭战斗是晋中军民配合作战,以少胜多的著名战斗。1942年5月30日,一二九师七六九团在辽县苏亭设伏,敌一旅团进入伏击圈后,枪炮声在山谷中响起。悬崖下,日军被地雷、手榴弹炸得人仰马翻,乱作一团,而群众用滚木、巨石封锁山口,敌人顿成瓮中之鳖,敌中佐副司令以下百余人被毙,而我军只伤亡2人。
阳曲山战斗是抗战中发生在晋中最为悲壮的一战。1943年5月,敌人大举进攻太行革命根据地,八路军总部警卫团为掩护总部撤退,引敌来到和顺县阳曲山,有2个排的战士与敌奋战到弹尽粮绝,最后剩下的6名战士舍身跳崖,只有1名女战士被当地群众救活。壮士虽去,但掩护了主力部队安全撤退,并毙敌300多人。
1945年4月下旬,太行一、二、三分区主力部队发起收复和顺、左权的攻势作战。26日,解放左权县城,并收复各处据点,毙伤日伪军150余名,伪军4个小队100余人投诚;28日,收复和顺县城。和顺、左权的收复,使太行区增加了4万余人口,面积扩大了4000余平方华里;克复了15个据点,使太行区北线由洪都到昔阳前进了200余里,基本改变了北线整个形势;使我军控制了太行屋脊,更加巩固了太行根据地,大大削弱了日军对边区腹地的侵害,这两县也成为进一步打击日军心脏的重要前沿阵地。
发生在晋中的抗日战斗举不胜举,在太行山上,在平川铁路沿线,在青纱帐、密林中,处处出没着抗日英雄的英姿。八路军在晋中的辉煌业绩以及晋中人民奋起抗战的不朽篇章永载史册、世代传颂!
抗日武装遍山川
晋中的土地是英雄的土地,晋中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日军在晋中大地上采取的疯狂报复行动,使晋中的历史增添了一幕幕血泪交加的屈辱,但是,英雄的晋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鲜血和生命塑造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1937年11月,石拐会议在和顺县召开,八路军总部在这里确定了八路军化整为零、创建抗日根据地、广泛发动群众的抗日运动、组建地方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等纲领性决策。从此,抗日的红色火种在晋中大地播撒,晋中大地上处处燃起抗日烽火,广大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革命老区左权县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历史。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共中央北方局在左权县驻扎5年零3个月,八路军总部在左权县驻扎4年零9个月,指挥八路军进行了一系列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战斗。1941年7月,晋冀鲁豫边区临时参议会在辽县桐峪开幕。在这次会议上,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适应了华北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巩固根据地的要求。广大根据地军民就是在这里走上抗日民主政权领导下的崭新的新民主主义道路。西河头村,抗日游击训练班在这里将大批抗日志士送上前线,无数抗日名将就是从这里起步奔向抗日前线。麻田镇,曾汇聚了一代民族抗日精英,他们是朱德、彭德怀、刘少奇、杨尚昆、邓小平、彭真、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陈毅、左权、罗瑞卿、滕代远、陆定一、薄一波、杨秀峰、戎伍胜、李雪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麻田镇在抗战期间被誉为“小延安”,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游击战争的中心地带,也是华北抗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在左权县的每一个村镇,几乎都驻扎过八路军和中共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群众团体。如八路军总部、野战政治部、总后勤部、卫生部、军工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北方局党校、《新华日报》(华北版)、新华社华北分社、鲁迅艺术学校、华北新华书店,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以及所属三八五、三八六旅,白求恩医院,中共晋冀鲁豫党委、晋冀鲁豫军区、太行山剧团;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联中、太行实业社、冀南银行、抗战建国学院等150个单位。这个偏僻小县,就像插在日军心腹上的一颗钉子,使侵略者终日惶惶不安。
1942年5月,日军纠集重兵,对太行、太岳根据地发动“第二期驻晋日军总进攻”,妄图消灭八路军总部机关。25日,转移至辽县十字岭一带的八路军前方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近万名人员,遭到“扫荡”日军的合击,总部领导人彭德怀、左权和罗瑞卿等决定分路突围。突围行动中,八路军总部警卫团及第十三团、第七六九团等部激战南艾铺,扼守十字岭,顽强阻击数倍于己的日伪军,掩护非战斗人员转移。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指挥总部直属机关等突围时,在十字岭被日军炮弹击中英勇殉国,年仅36岁。左权将军是抗战中我军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他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晋中人民的心中。
抗日战争期间,晋中地区活跃着无数支抗日武装队伍,八路军三大主力一二九师、一一五师、一二○师都曾在这里浴血奋战;牺盟会、决死二纵队、决死三纵队、朝鲜义勇军华北支队、在华日人反战同盟等也都在晋中大地上驰骋杀敌。据统计,晋中军民共对敌作战2万余次,歼敌2.5万余人,相当于全国敌后战场歼敌总数的5%,这等于全歼侵华日军一个军级编制的整编师团。缴获日军武器上万件,足以装备我军一个旅。
晋中儿女英名传
全面抗战时期,无数晋中儿女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投身革命,喋血沙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前仆后继,为保卫家园而英勇战斗。
一颗子弹打鲁村的英雄——武克鲁:祁县抗日政府县长、祁县独立营营长武克鲁,投笔从戎,机智勇敢,灵活机动地与敌人开展斗争,“一颗子弹打鲁村”“巧袭古县镇”等就是典型的奇袭战例。他是晋中平川抗日的传奇人物,牺牲时年仅24岁。
至死不做亡国奴——高国杰:榆次一区区长高国杰能文善武,爱憎分明,因工作出色,于1943年由一区调到环境恶劣的四区任副区长。同年5月,他在北赵村征粮时不幸被俘,被关押在日军长凝据点地下室。起初,他以绝食明志,后得乡亲规劝,始进食。对敌人玩弄的美色引诱、亲情感化等伎俩,他抱定至死不从的决心,不为所动。6月18日,高国杰被日军押至东长凝村的一棵大槐树下,面对被驱赶来的群众,他高声大喊:“北赵村的村长、村副是汉奸,转告抗日干部要提防着!”狡猾的日军小队长用刀对着他,示意翻译再次劝降。高国杰坚定地说:“我高国杰至死不做亡国奴!”最后,日军将其用乱刀刺死。
爱民模范——马定夫:马定夫任太行二分区三十团政委,曾在太谷县中北岭战斗中击毙日本宪兵队队长中野。“愿将浩气弥天地,不让金钱累子孙。”这是共产党员马定夫的人生信条,他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这一豪言壮语。1943年7月,在保卫夏收的战役中,马定夫为掩护群众安全转移,在激烈的血战中,腹部中弹,壮烈牺牲。马定夫为国捐躯的噩耗传出,太谷、榆社等地青年纷纷要求参军,为烈士报仇。一个月内报名参军者达200余人,太行二分区正式组建“马定夫爱民模范连”,并铸有马定夫爱民模范连纪念章(铝制,直径4.8厘米,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侧面浮雕像,下方刻有毛泽东“拥政爱民”的题词,背面铸有“马定夫爱民模范连纪念”铭文)。
党的好女儿——梁奔前:1945年2月,平遥县共产党员梁奔前为了保护秘密文件不落入敌手,不幸被日伪军抓住。面对敌人的屠刀,梁奔前坚贞不屈、毫无惧色,在敌人的种种酷刑下显示出高昂的民族气节,在敌人熊熊烈火下,指着日本侵略军怒斥:“今天,你们只能把我烧死,但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是杀不绝的,共产党员是烧不尽的,胜利一定是我们中国人民的!”19岁的梁奔前牺牲时,刚度过抗战胜利前的最后一个春节,刽子手被她威武不屈的气势所震惊折服。1957年12月15日,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团访日时,当年的日本翻译渡边给代表团一封信中,讲述了梁奔前牺牲前同日本侵略军作坚强斗争的事迹。
像这种“铁铐锁手志更高、砍头只当风吹帽”的视死如归的烈士在晋中不胜枚举。
忠魂留青史,正气满神州。这些民族的脊梁、后人的楷模,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永远与日月同辉!
原载:《党史文汇》2020年第8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