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葛晓燕向大会作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去年,全省法院受理案件69万余件,结案68万余件;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和应用,全国首创邮寄集约送达模式,共送达45.5万件次,着力破解“送达难”问题。
2020年主要工作和五年争创成效——
全力服务保障疫情防控
依法严惩妨害疫情防控的犯罪 审结案件268件
自2016年开展“坚持弘扬井冈山精神,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活动以来,全省法院如期实现了“整体工作进入全国法院先进行列”的目标。2020年,全省法院受理案件694257件,结案682442件。其中,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6766件,结案6318件。
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审结刑事案件52300件。依法严惩间谍、利用邪 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等犯罪,坚定捍卫国家政治安全。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审结杀人、绑架、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3276件。严惩毒品犯罪,审结案件4688件。
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审结案件74件。严惩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犯罪,全力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
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审结职务犯罪案件318件388人,其中36名被告人原为县处级以上干部。
依法严惩妨害疫情防控的犯罪,审结案件268件,发布涉疫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坚决维护医疗秩序、防疫秩序和社会秩序。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犯罪,审结案件454件,推动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出台涉疫民商事案件审判答疑,统一法律适用标准。
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构建“地域+流域”管辖的环境资源审判“江西模式”
助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
2020年,全省法院加强金融审判专业化建设,设立金融审判法庭16个,加大金融债权司法保护力度,认真落实民间借贷新司法解释,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案件83691件。
妥善审理涉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土地流转等案件,发布涉农十大典型案例;联合省扶贫办出台16条意见,司法救助贫困户,防止因案致贫、因案返贫。
构建“地域+流域”管辖的环境资源审判“江西模式”,审结环资案件4331件。助力推进长江大保护,落实重点水域十年禁捕政策,依法审结非法捕捞水产品等案件112件。与民建江西省委员会共同推动设立环保基金会,探索创新“委托第三方监管生态环境修复资金”模式。坚持全面赔偿原则,依法审结全国首例适用污染环境惩罚性赔偿条款的案件。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全省多地法院成立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调处中心
全省法院坚持把保护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作为法院“一把手”工程,出台服务“四最”营商环境、企业刑事风险防控指引等司法文件。2020年,全省法院审结民商事案件359979件。完善与省非公企业维权中心的沟通联系机制,南昌等地法院成立民营企业商事纠纷调处中心。
坚持审慎、善意、文明司法,严禁超标的查封、扣押、冻结,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依法对不构成犯罪的宣告无罪,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发挥破产审判作用,促进新旧动能转化,审结破产案件199件。
此外,积极参与诚信江西建设,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激励机制,为638名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提供正向激励。
积极回应民生关切
全力帮助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10.02亿元
2020年,全省法院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审结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案件34531件。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联合发文,规范劳动争议案件办理,严惩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帮助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10.02亿元。深化家事审判改革,审结婚姻家庭案件45277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51份。
统一城乡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彰显对生命权的尊重。依法为当事人缓、减、免交诉讼费6046.07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6684.69万元,传递司法温暖。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坚决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宣告张玉环故意杀人再审案等43名被告人无罪
2020年,全省法院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原则,依法宣告张玉环故意杀人再审案等43名被告人无罪。深入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保障律师履行法定职责。组织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查,办理减刑案件14106件、假释205件,严防“纸面服刑”。审结国家赔偿案件68件,保障赔偿请求人合法权益。
全力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持续巩固深化“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执结案件24.7万件,同比上升9.42%;执行到位金额484.18亿元。完善网络查控系统,联合交管部门建立机动车查控协作机制,共查询案件35.5万次、机动车信息10.04万次,冻结存款34.8亿元、证券121.39万股。推进执行流程集约化改革,推动律师参与执行工作,建立执行工作长效机制。
扫黑除恶“打伞破网”
三年来涉黑涉恶案件审结率达99.66%
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协作配合、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促进诉审衔接,确保“打狠”“打准”,三年来共审结陈辉民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等涉黑涉恶案件2610件19600人,审结率99.66%,有力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加大“打伞破网”力度,审结“保护伞”案件207件,审结率99.04%,彰显有“伞”必打的坚强决心。严格“黑恶势力”认定标准,确保把每一起案件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
精准铲除“黑财”。开展“百日会战”“利剑追击”等黑财清底专项行动,涉黑涉恶案件生效判决金额69.86亿元,执行到位金额65.85亿元,执行到位率94.26%,有力摧毁了黑恶犯罪的经济基础。
深化智慧法院建设
全国首创邮寄集约送达模式
2020年,全省法院深化“分调裁审”机制改革,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速裁案件98739件,平均审理期限17.86天。深化跨区划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南昌铁路运输法院创新“府院通”平台,入选全国智慧法院十大创新案例。在新余、鹰潭设立巡回审判法庭,促进行政争议就地化解。
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和应用。全国首创邮寄集约送达模式,共送达45.5万件次,着力破解“送达难”问题。积极开展“数助决策”工作,获评全国法院特等奖。智慧法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大显身手,“诉讼网上见”“执行走云端”“服务不打烊”成为全省法院工作新常态。疫情发生以来,全省法院网上立案5.2万次,网上开庭1.9万次,电子送达58.3万次,网上调解2.5万次,网络查控307.1万次,网络司法拍卖成交金额110.67亿元。
2021年主要工作——
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健全完善司法政策措施 提升基层法院司法水平
2021年,全省法院将继续依法严惩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等犯罪,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
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扎实做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化,持之以恒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依法惩治涉枪涉爆、盗抢骗、黄赌毒等犯罪,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等网络犯罪,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落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健全完善司法政策措施,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司法应对。加强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加强破产审判工作,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力度,推动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修复有效衔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基层法院司法水平,巩固人民法庭“全面双达标”工作成果,加强专业化人民法庭建设,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