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辉煌红土地 感恩奋进谱新篇”江西省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金融服务与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新闻发布会现场(黄玉婷 摄)

8月10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召开“百年辉煌红土地 感恩奋进谱新篇”江西省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之金融服务与发展专题。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韦秀长介绍江西金融发展取得的成就及思路举措。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杜正琦,江西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青川,江西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洪漫,赣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许忠华,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肖天星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傅云主持新闻发布会。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主任傅云(黄玉婷 摄)

傅云: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江西省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韦秀长先生,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杜正琦先生,江西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青川先生,江西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洪漫女士,赣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许忠华先生,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肖天星先生,请他们介绍我省金融服务与发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下面,先请韦秀长局长作介绍。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韦秀长(黄玉婷 摄)

韦秀长:

各位新闻界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省金融监管局、省政府金融办,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和各位媒体朋友对江西金融事业一直以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回顾百年光辉历程,在江西这片红土圣地上开展了我党最初金融工作的探索和实践,孕育出支撑起中国经济奇迹和伟业的现代金融体系。第一个红色经济实体——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它发行的股票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事业的早期尝试;第一块金属货币——“工”字银元,它是中国共产党红色金融领域的一次果敢尝试,是中国红色金融的先声;第一张铜元票——吉安东固平民银行铜元票,印制发行了我党金融史上的第一张纸币铜元票券;第一家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红色银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它奠定了红色中华金融事业的基石。

一百年来,红土圣地旧貌换新颜,赣鄱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江西经济社会跨越式大发展,江西金融业完成了从“行政化金融”向“市场化金融”的华丽转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金融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感恩奋进、担当实干,江西金融业驶入快车道,实现根本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塑造开创性局面,金融充分发挥血脉作用,与江西经济同向聚力,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是金融机构体系从“银行为主”到“多业并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省仅有国有银行、城信社、农信社、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1994年第一家政策性银行——农发行江西省分行设立;1997年第一家地方商业银行——南昌市商业银行诞生;1998年第一家新型股份制银行——招商银行南昌支行成立;2008年第一家外资银行——渣打银行南昌分行入驻。江西金融逐步发展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管、期货和地方金融组织等并举,中资、外资、混合所有制并存,形成了分工合作、功能互补、协同竞争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全省共有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175家、网点6913个,证券业法人公司及省级分公司49家,法人保险公司省级分公司49家,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5万人。202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总资产达6.62万亿元,是2015年的1.98倍,其中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分别达5.80万亿元和1708.10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12.60%和15.90%。证券投资者资金账户822.40万户,累计交易额7.70万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11.60%和40.10%。

二是金融服务发展从“保障需要”到“同频共振”。一方面,江西金融业逐步奠定了支柱性产业的地位。2020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达1808.63亿元,为2001年的22倍,占全省GDP的7.04%,较2015年提高1.64个百分点,占三产增加值的14.63%。金融业税收实现278.78亿元,是2015年的1.48倍。秉持守正创新发展理念,以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为代表的“金融赣军”逐步壮大,金控集团、金融租赁、金融资管、民营银行、区域股权市场填补空白,融资担保、小贷公司、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等行业有序发展。2020年末,全省纳入统计报送名录的地方金融组织有431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2.51万亿元。另一方面,江西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提升。信贷主渠道功能强劲有力。今年6月末,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4.55万亿元,是2001年的20多倍,规模居全国第15位,增速连续50多个月居全国第一方阵;本外币存款余额4.75万亿元,是2001年的近20倍,居全国第16位。存贷比达95.82%,较2010年提高近30个百分点。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质效不断提升,2020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2831.07亿元,是2015年的1.37倍。累计为14条重点产业链融资1.11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20.70%。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180.38亿元,当年累计发放899.40亿元,较2019年增长31.80%。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546.81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41万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2.02倍和1.97倍。资本市场发展突飞猛进。1993年,第一支A股公司——江铃汽车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开启了江西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幕。2018年省委、省政府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全省上市公司数量从2018年初的60家增长至目前的94家,其中A股63家(含过会待发),居全国第17位,“映山红”呈现“遍地红”“板板红”的良好态势。2020年末企业直接融资4713.74亿元,为2013年的20倍,江西是全国唯一债券余额超千亿且零违约的省份。保险业作出积极贡献。江西保险业随着新中国成立而诞生,1990 年后开始迅速增长。2020年末全年保费收入927.86亿元,是2006年的9.45倍,增速居全国第1位;2020年保险密度达2053.31元/人,保险深度达3.61%,较2010年分别增长2.65倍和1.06个百分点。引进保险资金快速增长,2020年达302.13亿元,是2015年的5.49倍。融资担保体系成效显著。在全国首创“国家-省-市-县”四级担保体系和银行机构共同参与的业务联动和“五级风险”分担机制,今年6月末,在保余额1805.88亿元,较2015年增长4.37倍,其中向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备案再担保业务304.5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50倍,增速居全国第1位。

三是金融改革创新从“一枝独秀”到“亮点纷呈”。江西金融改革始于1978年,历经专业化、商业化、现代化等多个发展阶段。2004年,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挂牌,农村信用社省级行业管理体制建立。2016年,江西全面完成农信社改制农商行,成为全国第5个完成农合机构改革的省份。1997年,南昌市商业银行成功改制设立后,九江、赣州、上饶、景德镇城市商业银行陆续组建。2015年南昌银行吸收合并景德镇城商行组建第一家省级法人银行——江西银行,2018年江西银行、九江银行先后成功在港股上市。第四、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江西金融改革向纵深推进。2012年启动红谷滩全省金融商务区建设,目前已聚集全省80%的省级金融资源,落户金融机构和企业超过1100家。2017年,赣江新区获批建设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五项经验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建设经验推广清单,江西绿色金融发展综合指数居全国第4位。今年6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3352.95亿元,是2015年的5.55倍。2020年,赣州、吉安市获批建设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江西成为全国第2个、中部第1个同时开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改革试点的省份。

四是维护金融安全从“严防死守”到“全面治理”。2003年前人民银行履行对全省金融监管职能,至2010年形成了人民银行、银监、保监、证监“一行三局”的金融监管体系和地方金融办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2018年省金融监管局正式挂牌成立,2020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江西省)和省政府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建立,央地协同推进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2020年我省出台《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成为全国第9个、中部第1个出台地方金融监管法规的省份。全省金融监管和工作部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政治担当、增强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推进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决定性成果,推动所有金融活动依法纳入监管。2017年和2019年我省两次被评为全国五个“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营造诚实守信金融生态环境、维护良好金融秩序、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成效较好的地方”之一,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2020年我省成为全国三个高风险银行机构全部清零的省份之一。

五是金融发展氛围从“不沾边”到“新常态”。进入新世纪,随着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省上下的金融意识显著增强,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金融工作的认知度、关注度和期待值明显提高。省委、省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支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性,地方主要领导定期听取金融工作汇报,研究金融重大问题,部署推进地方金融发展与稳定的各项工作,原来“谈金融不沾边”的局面彻底改观。量身定制激励举措引进和培育“双千计划”等金融高端人才,加强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互派干部挂职交流,举办多种形式领导干部金融培训,联合高校科研机构等打造高水平金融智库成为提升金融“软实力”的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信仰力量,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江西是新中国红色金融事业的发祥地,全省金融系统干部职工一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当好红色金融的忠实守护者、坚定传承者、自觉践行者。

一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党的领导全面融入金融治理各环节,推动党建和金融业务相互融合促进,为江西金融事业行稳致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加快建设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完善金融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等政策和机制,强化金融人才认定、职称评审、人才落户、住房保障等优惠措施保障,选优配强忠诚、干净、担当的专业化金融干部。

二是始终坚持和践行金融为民宗旨。深化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全面推进赣州、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继续扎实做好金融支持“六稳”“六保”工作,坚决纠正“脱实向虚”倾向,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支持普惠小微、乡村振兴、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金融知识教育、宣传、普及,加快省级地方征信平台和“赣服通”金融服务专区建设。贯彻执行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等,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三是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金融与财政、发改、科技、工信、农业农村、商务、国资、税务等部门协同发力,高质量编制和实施好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紧紧围绕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发展、提升民生共建共享水平上奋勇争先的要求,大力发展“六大金融”即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开放金融,实施“四大工程”即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险资入赣”工程、“金融赣军”跨越工程、地方金融组织提升工程,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贡献金融力量、展现金融担当。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各位新闻界朋友!

傅云:谢谢韦秀长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举手,并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

金融时报记者(黄玉婷 摄)

金融时报记者:请问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在推动绿色金融支持“双碳”目标实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是什么?

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杜正琦(黄玉婷 摄)

杜正琦:在人民银行总行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充分发挥赣江新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创新引领作用,以抚州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九江市长江经济带绿色示范区等建设为重点,推动全省绿色金融取得较快发展,为支持“双碳”目标实现作出了金融贡献。我们积极参与绿色金融标准试行,率先探索绿色票据标准,推动其纳入国家绿色金融标准工作组重点工作。主动开展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实现了省内法人城商行环境信息披露全覆盖。不断优化绿色金融项目库建设,首次建立碳中和板块。着力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开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央行评级;运用再贷款、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投入,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发行“碳中和”债券和信托计划,五项创新产品被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验做法推广清单。大力宣传绿色金融术语,承办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第四次联席会议,举办“双碳”学术讲座,不断扩大绿色金融影响力。截至2021年6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3352.95亿元,同比增长35.92%,大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21.26个百分点。

下一步,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将重点落实好绿色金融的“三大功能、五大支柱”,更加积极主动作为,支持全省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一是继续试行绿色金融标准。在赣江新区试行金融机构碳核算工作,推动金融机构紧盯“双碳”目标优化资源配置。

二是提升环境信息披露质效。在赣江新区扩大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范围,探索开展环境因素压力测试,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环境风险管理能力。

三是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我省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完善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和范围,拓展评价结果的应用场景,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好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加大绿色低碳行业支持力度,加强高碳行业风险管理。

四是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做大做实绿色金融项目库建设。指导金融机构围绕碳排放权、林业碳汇等碳资产,开展碳金融产品创新。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新路。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为绿色金融赋能。

五是鼓励和支持法人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江西卫视记者(黄玉婷 摄)

江西卫视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期江西银保监局印发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江西工业强省战略实施的指导意见》,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该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及主要内容?

江西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青川(黄玉婷 摄)

李青川: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使命,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推动全省“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更需要金融助力工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策应江西工业强省战略实施,今年5月,我局专门制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江西工业强省战略实施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了“三增一降”的工作目标,即资金投放“增量”、金融供给“增品”、资源配置“增效”、金融服务“降本”。其中“增量”方面又提出了“两个不低于”的定量目标,即力争制造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先进制造业、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不低于制造业贷款平均增速。

《指导意见》围绕金融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产业链现代化建设、产业集群提能升级、工业绿色发展、制造业领航企业培育、工业企业“走出去”等八大领域,提出23条对接举措,主要涵盖三方面内容:一是健全组织体系,鼓励机构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融资事业部、绿色金融事业部等专业服务机构,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引导机构加大“2+6+N”产业、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色优势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等的融资融智支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三是优化金融服务,支持机构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加大管理、服务和风控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质效。

今年上半年,全省银行业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明显,信贷增速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工业贷款(含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贷款)规模稳步增长,截至6月末,工业贷款余额56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3%,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3.9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工业贷款平均增速5.5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419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24%,高于全国制造业贷款平均增速5.62个百分点。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抓好相关政策要求的落地落实落细,努力为把江西打造成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更多金融支撑。

中国证券报记者(黄玉婷 摄)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册制改革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请问江西证监局在推动注册制改革在江西落地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江西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洪漫(黄玉婷 摄)

洪漫:2021年是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落实年。注册制改革是这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从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起步,到创业板实施“存量+增量”改革,注册制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江西证监局主要从以下方面推动注册制改革在辖区落实落地:

一是加强宣传,深化注册制理念。积极宣传注册制改革一系列政策举措,联合有关方面举办各类培训71场,深入企业调研走访280余家次,帮助企业建立注册制下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企业把握科创板“硬科技”属性和创业板服务“三创四新”的定位,抓住改革机遇,精准对接资本市场,加快自身发展。

二是靠前服务,夯实改革落地基础。以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为切入点,推动各设区市、重点园区启动批量股改,支持各地优化股改上市政策,分层分类、精准推进;联合相关部门深入开展企业摸排,完善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强化对重点企业的精准支持,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从严监管,提高企业申报质量。加强辅导监管,提升辅导验收质效,通过上好“资本市场第一课”、加大非现场督导力度、增加必要核查手段,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引导中介机构主动适应注册制改革,加快形成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组织和能力,切实提高执业质量,进而提升企业申报质量。

四是凝聚合力,涵养良好改革生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就抢抓注册制改革机遇、更好推动资本市场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10余项。深化协作机制,与各设区市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上下联动、纵横交错、协同并进的工作格局,形成推动注册制改革落地的合力。

注册制改革以来,江西资本市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成效。一是市场发展全面提速。新增上市公司17家,其中科创板3家、创业板7家;现有16家过会及在审企业中,申报科创板、创业板企业11家,占比69%;全省249家企业启动股改,目前完成股改110家。二是市场结构深刻变革。A股上市公司行业分布向创新科技产业集中,拟上市企业中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比持续提高。三是服务实体成效明显。2020年,江西资本市场融资1354.88亿元,同比增长75.43%;2021年1-7月,辖区资本市场融资1090.62亿元,同比增长80.07%。四是市场运行保持平稳,各类主体归位尽责意识增强,市场生态持续向好。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江西证监局将保持锐意改革的昂扬斗志,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继续推动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在江西落实落地,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人民网记者(黄玉婷 摄)

人民网记者:2020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批复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以来,请问赣州市人民政府通过哪些具体措施和创新方式开展创建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赣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许忠华(黄玉婷 摄)

许忠华:2020年9月以来,赣州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按照七部委的《总体方案》要求和《赣州方案》的具体工作任务,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为正副组长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抽调各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具体抓工作落实,以提升普惠金融“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为核心,建立普惠金融改革“1+N”工作机制、完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营造了普惠金改的浓厚氛围、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普惠信贷投放“量增、面扩、价降”。截至6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096.59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的比重17.31%,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速20.21%。普惠小微贷款户数达27.18万元户,比去年末增加1.31万户。全市涉农贷款余额2436.32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的比重41.22%,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速9.1%。全市法人银行机构累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89%,较上年平均水平下降0.27个百分点。

(二)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我市已实现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证券营业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还贷周转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县域全覆盖。实现了乡乡有金融机构、村村有助农取款服务点,普惠金融服务站覆盖全市96.48%贫困村。设立了25家社区支行、7家小微支行、1家科技支行,为城市区域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全市已在此基础上,市级金融部门坚守服务三农、送金融下乡,扩大基层机构审贷权限,对服务乡村的法人金融机构给予货币政策倾斜,截止6月底,全市共发放支农再贷款21.87亿元、扶贫再贷款40.13亿元。

(三)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有新进展。根据“一行一品”“一县一品”的工作要求,辖内各银行机构围绕我市“1+5+N”产业集群和特色农业产业,线上线下齐发力,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普惠产品,取得了新的进展。涌现了“橙心橙意脐橙贷”“南康家具产业贷”“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等创新信贷产品。

(四)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有新提升。改革试验区创建以来,全市金融部门以党史学习教育带动业务发展,践行金融为民的初心,不断创新优化金融服务质效。把县域作为“金融为民办实事”的主阵地,以客户为中心,启动县域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辖区5家机构增加授信审批权限,3家机构新增给予县支行授信审批权限。推动各银行机构主动对接和指导我市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包装策划项目59个,已落地项目15个,金额25.395亿,形成优秀融资项目案例28个。推动货币政策直达小微等实体经济,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累计带动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36.6亿元,累计激励法人银行对小微企业实施延期贷款本金88.02亿元。组织金融专家服务团送金融知识下乡,宣讲解读普惠金融政策、介绍改革要点,改革氛围逐步深厚。

(五)政府增信作用持续增强。坚守政府有为的原则,积极发挥各类风险缓释基金作用,推动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农业产业振兴信贷、财政惠农信贷通等5个信贷通稳健运行。全市融资担保公司在保余额199.31亿元,其中小微、“三农”企业在保余额 123.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2.2%和330.05%,全市银担“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规模已达7.63亿元,位居全省前列。由政府出资设立20支倒贷基金,总规模达13.2亿元。

试验区创建任重道远,我们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借势发力,努力把我市首个国家级 “金融金字招牌”擦得更亮,高质量打造普惠金融改革的“赣州样板”。

香港商报记者(黄玉婷 摄)

香港商报记者:我们看到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已全面转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阶段,作为以“三农”为市场定位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邮储银行是有特色和优势的,请问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如何?

邮政储蓄银行江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肖天星(黄玉婷 摄)

肖天星:大家都知道邮储银行的前身是邮政储蓄,2007年成立的时候,国务院给我们的定位就是服务“三农”、服务城乡居民和服务中小微企业。这些年,立足江西这片红色沃土,邮储银行一直在“三农”领域精耕细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邮储银行在江西共开设金融网点1465个,其中87%分布在县域及以下农村地区。培育了一支超1000人的专职信贷队伍,长年扎根在田间地头。2007年底,挂牌成立以来累计向江西投放资金超1.16万亿元,尤其是2014年以来,累计向江西投放资金超1万亿元、累计净增各项贷款超2015亿元、贷款余额超2330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超737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31%以上、稳居全国邮储银行和全省银行业前列;主要针对农户开发的小额贷款,累计发放近3000亿元,累计服务涉农主体超145万人次。

传统观念里大家都觉得“三农”、小微贷款风险比较高。实际上成立14年以来,我们的资产质量始终在全国邮储银行和全省银行业保持双线领先,目前贷款不良率仅为0.44%,可以说已经实现了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

服务“三农”是邮储银行成立之初,党和国家赋予我们的政治使命和战略定位。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我们经营发展的“头号工程”,不断加大对全省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坚决扛起央企“国家队”的更大担当!

一是全面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根据集团公司、总行统一部署,我们制定了服务乡村振兴“12345”战略。其中“1”就是推进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一条主线”;“2”是发挥“线上+线下”和“邮银协同”两项优势;“3”是搭建农业农村大数据、银政企对接、邮银协作三大平台;“4”是对接农村资源、政府政务、信用村和集团会员四类数据;“5”是建设农村生产经营、县域日常消费、涉农产业生态、集团协同和农村政务五类场景。

二是全面推广服务乡村振兴特色模式。我们将整合邮政集团整体资源,全面推进“惠农合作+信用村建设”。确保在2021年建设信用村超4500个,建档信用户超13.5万户。全力支持赣州、吉安全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点+电商服务”、医保经办服务“邮医合作”等服务乡村振兴的独有特色模式全面落地开花。

三是全面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十四五”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与政府、企业、协会、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五大平台合作,通过系统互联、数据共享、场景嵌入,为全省乡村振兴提供不少于1000亿元的信贷支持。同时,今年我们进一步对全省普惠型涉农贷款额外给予了75BP以上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推动涉农贷款实际发放利率进一步下降。

傅云: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省金融事业发展情况,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再进行咨询、沟通或采访。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