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课后服务怎么做?江西省教育厅发文

2019年,江西各地相继出台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开展试点工作。但从实施情况来看,各地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学生参与率、教师参与率、课后服务内容、落实课后服务自愿原则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距。为让“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落地成效,日前,江西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补充通知》,该通知从保证服务时间、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服务渠道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一校一案”的要求,指导辖域内学校制定完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并实行备案审查。学校要认真落实好师资、课程和活动场地等,研制形成办班种类、课程内容、师资安排、时间安排等信息的课后服务指南,宣传和动员学生和家长报名参加,努力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后服务中来。

课后服务作为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各地要纳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即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和农村乡镇中心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村小、教学点有条件的地方可自行组织课后服务或自愿参加中心校的课后服务,由乡镇中心学校统筹安排,寄宿制学校具体开展形式由各地统筹规定。

各地各校开展课后服务情况还纳入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考核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重点督促工作进展缓慢的县区,加快推进力度。

教育督导部门把课后服务开展情况作为重要的督导评价内容,责任督学要加强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经常性督查,推动课后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将好事办好,更好地服务家长和学生。

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各地各校要积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个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普遍的正常下班时间后半小时。

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由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后,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不得强制有需求在校自主学习的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结束前离开学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各地要创造条件在双休日、寒暑假等假日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各类兴趣活动。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各地各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发设置多种课后服务项目。要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但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真正让学生在校内“吃得饱、吃得好”。

各地要结合实际出台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强化经费保障,明确收费、教师取酬标准,可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要制定课后服务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支付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等。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表现应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可聘任退休教师、高校优秀生参与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以内部供给为主,购买服务为补充。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可聘任退休教师、高校优秀学生、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同时要把好外聘人员资格关。

课后服务资源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求的,可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但必须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遴选。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研学基地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课后服务坚持需求导向和学生、家长自愿原则。是否参加课后服务以及选择服务内容,由学生和家长根据需要,自主决定、自愿报名,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强制学生参加,要靠工作吸引力把学生吸引来。学校要优先保障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少年等群体接受课后服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免收服务费用。

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也是课后服务内容的重点,征集和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江西省中小学线上教学平台、智慧作业和各地教育教学资源平台以及优质学校网络平台等,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资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