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抑郁症防治正当其时

中国教育部日前对全国政协《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其中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抑郁症是病,发作起来也会“要命”。近年来,因抑郁症造成的青少年轻生事件时有发生,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终究要回归到教育的育人本质上去作思考、出对策。此次教育部的答复,明确了工作方向: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也就是说,学生体检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也涵盖了心理健康,这是教育事业的一大进步。

过去,人们对抑郁症一直都存有偏见,认为只是一种矫情,实则不然。对抑郁症的认知,大多数人可能会想到红楼梦的林黛玉,因思虑过度,抑郁而终。林黛玉先天条件不好吗?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极富灵气。但决定她命运的不是这些,而是孤标傲世的性格,7年绛珠还泪的生活,却落个“寒潭渡鹤影”,泪尽而逝。进贾府时10岁,逝世时17岁,花季少女早早凋零,谁还敢言抑郁症是矫情?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接受教育、努力学习,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他们在这个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考验,加上心智相对不成熟,容易陷入焦虑和烦恼困境。比如中考、学考、高考、考研等各种学业压力,早恋、交际、家庭矛盾等情感挫折,甚至网瘾、沉迷游戏等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都也会导致情绪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多元化社会,青少年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蜜罐中长大的孩子相对缺乏挫折教育,更容易引发抑郁症。

抑郁症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过往,很多人羞于诉说自身得了抑郁症,说出去也不被人理解,导致抑郁症成为“蓝色隐忧”。随着社会进步、认知进步、科学进步,抑郁症逐渐被正视,也有了科学的缓解、治愈方法,让许多抑郁症患者看到了曙光。不过,面对抑郁症愈发普遍的社会现实,对抑郁症我们既要有足够的认识和信心,也不能有丝毫的放松。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披露,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1%。尤其是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早已成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给社会发展出了一道难题,也敲响了青少年抑郁症防治的警钟。

助力青少年轻松健康成长,抑郁症防治正当其时。有健康的身心,才有充满激情活力的学习状态,才能轻松完成青少年阶段的各项考验和挑战,才能让素质教育“提质争效”,成为“强国有我”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绝不能让抑郁的阴霾布满成长的环境空间。面对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攀升的态势,要全面、快速预防抑郁症,必须从教育中找症结、开处方,早发现才能早治疗。因此,全面筛查学生健康状态是非常必要的一环,这也是提升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剂“药方”,必须重视起来。

当然,发现问题只是前提,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之后,对于患病的学生,学校、老师、家长或监护人要耐心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不能缺位,更不能引发“狼来了”的恐慌。必须做好相关科普工作,划分好抑郁症程度,做好心理辅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开展针对性预防教育。相信,确定病情,对症下药,“微笑”处处开。(陈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