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办实事”少“搞花头”

“做得好不如说得好,说得好不如花样好”“把泡沫做大,但没有把事业做大”……半月谈记者在基层调研时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一些干部不在本职工作上花心思,反而不遗余力“搞花头”,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甚至导致基层工作脱实向虚,值得警惕。

所谓“花头干部”,是说有的干部正事不干善加戏,业务不行善花活,所做之事乍看光鲜亮丽,实则是急功近利的表面文章,“花头成绩”没有根基难以持久。人的精力有限,倘若心思都用来“搞花头”,必会减少“办实事”的精力,一旦尝到“花头”带来的甜头,就不愿脚踏实地努力,如此恶性循环,不仅会伤了办实事的“老黄牛”们的心,更会导致用人导向、业务工作脱实向虚,不利于基层各项工作推进。

爱默生说:“原因与结果、方法与结局、种子与果实都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原因预示了结果,方法注定了结局,种子孕育了果实。”“花头干部”之所以选择“搞花头”,他们“围着领导干,做给领导看”,把精力放在揣摩领导心思、投其所好上,做一些政绩工程、表面文章。表面上看是私心作祟,受“精致利己主义”的影响,急于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得到领导赏识;实质上,却是宗旨意识淡化,工作作风存在走样、偏差。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相对应的如“栽树”般办实事的干部——焦裕禄、杨善洲、廖俊波等优秀党员干部,他们把初心和使命融入血液,以“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胸襟境界,尽民生之责、寻民生之路、思民生之策、出民生之果,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留下了好的政风政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志存高远、心有定力,不为私心所惑、不为名利所驱、不为外力所挠,一门心思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追求干大事而非当大官,在任期工作中品味辛勤耕耘、人生的价值。

事业千古事,仕途一时荣。能否具有“栽树”的心态和境界,关键取决于“人民”二字在心中的分量。要像焦裕禄、杨善洲他们那样,时刻把正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心系人民躬身事业,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打动民心、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幸福指数,用一件件实事赢得群众口碑,对党和国家忠心不二,方能办成事、干好事,在人民心中树立起永恒的丰碑。

一位哲人说过,在历史的天平上,只有两种人生:一种是充实、高尚、辉煌,另一种是空虚、卑琐、平庸。我们应当追求第一种人生,以“栽树”心态和境界多办实事,把精力灌注在实干中,自觉摒弃“搞花头”的空虚卑琐平庸人生。(李奕)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