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东湖区杨家厂社区创意微改造 焕发老旧小区新活力

“健身楼”墙面上的健身器材随用随取、“便民楼”锁柜中的日用品共享有所需便可所取、“文明创建楼”助力垃圾分类……这是南昌市东湖区百花洲街道杨家厂社区实施微改造后的崭新面貌。记者了解到,自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以来,杨家厂社区把一件件不起眼的“芝麻事”当成“心头事”,以创意微改造促进老旧小区焕发“青春活力”。

▲在杨家厂社区56号楼的“健身楼”单元,楼道口的墙面上挂有多种健身器材。

▲“文明环保楼”单元的楼道墙面上“干货”多。杨家厂社区供图

老旧楼成“健身楼” 居民实现家门口健身

在杨家厂社区56号楼,各单元的“健身楼”“便民楼”等名称格外显眼。

走进“健身楼”单元,记者看到,楼道口左手边的墙面上挂有羽毛球、呼啦圈、空竹等健身器材,右手边的墙面上设计了“黑板式”便民信息栏,上面写着居民共同拟定的《居民楼道公约》、社区工作人员联系电话以及其他便民信息。

据杨家厂社区党委书记卢媛媛介绍,健身器材可供居民使用,实现家门口健身,而黑板式的信息栏可写可擦。这既是用实际行动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又使楼道保持干净整洁。

沿着楼梯往上走,记者看到,在每层楼道转接处都贴有运动标语,如二楼写着“您已经爬了23级阶梯,爬楼梯每分钟消耗7卡路里”,三楼写着“您已经爬了41级阶梯,一天上下楼5分钟,60天相当于消耗3420大卡,相当于1斤脂肪”……“(这个设计)很有创意也很暖心。”家住“健身楼”的胡女士称。

楼道口设置“便民柜” 共享用品随用随取

“健身楼”单元旁的“便民楼”单元,是杨家厂社区着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的另一种体现。

记者在该单元看到,楼道口设有带锁的“便民柜”,里面放有轮椅、购物推车、胶布、各种规格的钉子等。“这些东西很多都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放进来的,大家共同使用。”正准备上楼的万女士告诉记者,在社区的带动下,大家分享了自家的闲置工具,谁如果需要,打开柜门就能使用,非常方便。

杨家厂社区工作人员王八梅说,该单元楼的每一户均配有一把“便民柜”钥匙,“越来越多的居民把家中的日用品放在‘便民柜’中共享使用,既节约了资源,又拉近了邻里关系”。

另一边的“文明环保楼”单元的楼道墙面上则张贴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无需死记硬背,居民每天进出家门看看楼道墙面,就能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此外,“文明创建楼”单元每周都会开展“垃圾分类闯关游戏”,社区居民都可以参与,在游戏中获得积分后,还能凭积分到社区兑换奖品。

社区创意微改造 源于居民的积极建言

陈旧的单元楼如何变身成为“健身楼”“便民楼”?卢媛媛告诉记者,这得益于社区微改造过程中居民的积极建言,“我们在入户调查的时候发现,‘健身楼’单元多数居民都觉得爬楼梯是一种运动,就萌生了按照每个单元居民的特点进行改造”。

“健身楼”“便民楼”等微改造获得不少居民的称赞。居民胡建萍在杨家厂社区住了20余年,对于社区的变化,她十分满意:“相比专程去健身锻炼,上下楼梯健身方便又省钱。我还报名参加了社区开办的空竹培训班,每天早晨在家门口抖空竹,很放松。”

卢媛媛告诉记者,将在更多居民楼进行类似的改造,达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的,“这是我们社区干部的愿望”。

杨家厂社区的变化,是东湖区改造老旧小区功能设施薄弱、不断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湖区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社区微改造促进老旧小区功能大提升,让老旧小区焕发“青春活力”,也让居民幸福感大大提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