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进行时丨战“疫”应有“先见之明”

经历多年的抗疫实战,很多地方已经能够积极有效地应对病毒的冲击,但也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次生”问题,比如哄抢物资、买菜难、涨价潮,这些问题对民生冲击较大,也引发了群众的吐槽。

防疫如大考,考验着政府的各项能力。过去发生的已经成为“经验”,现在要面对的才是“阵仗”,学会用过去的经验来应对当下的局面,本是一种应急能力。不过,有些地方依然停留在“理论”上,在实践过程中,还是会“手忙脚乱”,甚至“自乱阵脚”。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危机意识”,做不到“未雨绸缪”,没有“先见之明”。

没有“先见之明”,是因为“不够重视”。在病毒长驱直入、多点散发的形势下,有些地方依然还存在“侥幸心”,认为病毒没那么快来到,又或是“太过自信”,对病毒缺乏相应的认知,觉得并不可怕,待到病毒大范围扩散后,才意识到“答题方式”不对。结果就是,各项措施难以跟上病毒传播的速度,赛跑落了“下乘”。仓皇应对之下带来的民众恐慌,极其容易打乱生产生活的正常节奏,从而导致抢购等问题出现。可见,疫情当下,侥幸松懈是防疫的“大敌”,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有“先见之明”,就要兜实“民生底线”。这两天,我们看到很多防疫的“趣闻”:白菜不再是“白菜价”、一女子和母亲“马路追葱”......这种因为疫情引发的物品涨价,不只是一个特例,不只是一个地方的现象,许多地方也发生类似的事件。疫情对人民健康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会对经济社会造成“阻塞”,最直接体现就是影响民众生活。民生无小事,民生连着民心。只有对民生这件“要紧事”做到最大程度的保障,抗疫才能应对自如,才能让民众积极配合。我们也看到,许多地方为群众“配菜”,让他们安心居家隔离,百姓不再需要上街“抢菜”,“买菜难”这样的问题就非常少。

不管是病毒全球流行,还是在我国局部散发,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形势复杂严峻,必须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做到科学应对、精准施策,不仅仅是要把病毒“打败”,更重要的是凝聚民心,构筑同心抗疫、众志成城的坚固堡垒。把衍生的问题、难题解决好,把不该出现的“漏洞”补好,民众安心,战疫才更有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