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评丨老旧小区改造要以民意为本

清理违建、铺装路面、布置绿化……半月谈记者走访多地改造后的老旧小区时发现,小区居住环境有明显提升,但物业管理及民生服务等方面仍存短板。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面临“管不好”“管理乱”“管理难”等问题。(6月6日 半月谈)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发展的“民生考题”。然而,当居住环境显著提升的“新桥断”,邂逅配套服务跟不上的“老剧情”,自然上演了一场“面子”易改、“里子”难治的“情景剧”,成为舆论关注的“老话题”。

老旧小区“管理难”的背后,有公共维修资金缺口大的“困境”,也有管理维护难的“尴尬”,再加之部门与居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良性互动,无形的“信息壁垒”让居民诉求得不到有效的回应,致使居民热情度不高,参与度低,让老旧小区改造成了城建局等业主单位的“独角戏”,难以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合力,陷入“管理难、难管理”的被动局面。

群众利益无小事。老旧小区改造绝不是简单的一项工程建设,而是一套建管体系。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从小处着手。在改造前,加强宣传力度,拓宽沟通渠道,凡事与居民多商量,在全面充分征求并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群众满意的“改造方案”。在改造过程中,畅通监管渠道,将改造项目全过程置于“玻璃屋”下,凡事请居民多监督、多参与,将人民群众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真正打造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满意工程。

治顽疾还需下猛药。老旧小区改造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键是要发挥好群众的力量,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后续管理的热情。要发挥好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充分盘活存量资源,搭建高效实用的居民沟通议事平台,建立围绕小区配套服务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新产业集群,让居民从“被扶持者”演变为全程参与、积极推动、价值再造的投资者、建设者、就业者、管理者。要构建居民共建共管共享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企业居民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不断激活老旧小区的“造血功能”,构建居民一起向未来的最美“同心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最大公约数”,才是老旧小区真正实现华丽蜕变的“幸福密码”。(王鸣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