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评丨适应“双减”,让孩子成长更从容

今年暑假是“双减”政策落地后的首个暑假,在江西南昌不少学校布置的暑假作业悄然发生改变,取代抄写、做题等“规定动作”的是一系列体育、劳动等实践类作业。显然,在“双减”政策有力引导下,孩子们2022年的暑假已经不同以往,不用受缚于“第三学期”的捆绑,不用“背着书包在补习班转场”,不用因为“层层加码”的假期作业鏖战,而更多的是在运动场锻炼、在图书馆阅读、在劳动中体验……

“双减”政策初衷及效果无疑是好的。“双减”从酝酿之初到落地之时历时不短,大众也对其颇为期待,所以“双减”政策一落地,就受到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各方较为积极的评价:孩子作业少了,兴趣爱好有了,家长也更加轻松了。能够让孩子学习轻松一点、压力减少一点,以此让孩子成长慢一点、稳一点,同时更期待用政策制度来引导让家长不随“拔苗助长”之流,不造“互相伤害”之卷,其连锁效应是公众所期待并认可的。

但从另一面看,“双减”之前的高压学习“后遗症”却还并没有完全消除,特别是“双减”之后家长有着非常强烈的“失措感”:没有作业辅导,孩子的学习该怎么巩固?没有校外培训的补课,孩子的学习怎么跟进提高?没有家庭作业和课外辅导的“外力支持”反倒让家长不知所措。这些对“双减”的短期不适应问题,是有原因的。

其一,是各界对惯性思维转型的“不适应”。各界对学生教育内容和理念存在认知“偏执”,“成绩至上”使得从上课内容到课后复习,再到课外辅导,都将提高学科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至于办法只能是无所不用其极:学校教育加班加点、分秒必争,家庭作业堆积成山、熬夜鏖战,课后补习层层加码、相互内卷。而当“双减”落地时,不少人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没有作业、没有课外辅导,突然一下子让学校和老师,特别是让家长不知所措,因为找不到辅导孩子的“抓手”,就会“放了孩子的手,空了家长的心”,家长们只能从心理上更多地“干着急”。

其二,公众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尚未完全“到位”。关于素质教育,其实是没有“标准格式”的,部分家长在无法把握素质教育理念和“抓手”的情况下,更倾向于用应试教育“传统抓手”去抓学习成绩、抓课外辅导帮助提高学习成绩。所以适应“双减”常态,或许家长和社会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自我调整。

从政策的初衷本意到实施效果,应该说“双减”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也得到多方的认可。但另一方面,要让“双减”更好地为教育环境的塑造和孩子的成长发挥作用,还需要不断配套完善好素质教育的内容载体,转变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更加天性、开放、从容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戴庆锋、虞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