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治疗是传统中医“冬病夏治”的特色治疗方法。三伏贴治疗结合了针灸、经络与中药学的理论,用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对穴位产生化学性和热性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三伏贴治疗历史悠久,最早追溯到宋代,宋代医家王执中用旱莲草外敷治疗疟疾,宋以后三伏贴用药开始用斑蝥、茅根、芥子等,治疗疾病的范围也扩大了。真正意义的三伏贴在明清发展而成,用于防治肺系疾病,清朝张璐《张氏医通》记载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加入麝香,研末贴敷肺俞、百劳、膏肓等穴治疗冷哮。三伏贴理论源自《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夏季三伏时节人体阳气达到最高峰,此时经络最为畅达,这时可用阳性药物治疗虚寒型疾病,尤其是治疗含“夙根”的疾病如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过敏史鼻炎等。三伏贴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以鼓舞正气,增加机体免疫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振奋阳气,防病治病的目的,所以三伏贴治疗也是季节性疗法。
三伏贴治疗适应症广泛,常用于治疗
1、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病、上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心病等辩证为寒证,阳虚的疾病。
2、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厌食、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脾胃虚寒型疾病。
3、风湿系统疾病:适用于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痛风性关节炎等中医辩证虚寒型痹症的疾病。
4、肾脏疾病:肾虚导致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齿松发脱、眩晕耳鸣、多汗、失眠健忘等。
5、耳鼻咽喉疾病:过敏性鼻炎、咽炎、慢性鼻炎、慢性咳嗽、耳鸣等辩证为寒证的疾病。
6、妇科疾病: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疾病(恶露不绝、产后自汗、产后体虚)、宫寒、卵巢功能下降等。
7、亚健康调理:免疫功能低下易感冒,气虚阳虚体质,畏寒怕冷,四肢难温、亚健康状态等。
三伏贴治疗时间安排:
1、伏前:7月1日﹣7月10日
2、初伏:7月11日﹣7月20日
3、中伏:7月21日﹣8月9日
4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5、伏后:8月20日﹣8月29日
三伏贴治疗注意事项:
1、贴敷治疗时间一般成人贴敷4-6小时,儿童2小时左右。期间慎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品。
2、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灼热、疼痛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取下,禁止抓挠,不可擅自涂抹药物,宜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正确的治疗。
3、三伏贴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
4、三伏贴期间应远离空调不贪凉,避免感冒
5、三伏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一直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能盲目减药或停药。
6、要抓住三伏有利时机,保持治疗的连续性,遵守固定疗程。冬病夏治一般需连续治疗3年。(江西省中医院)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