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 宜春市累计投入查险人员6.79万人 及时处置圩堤小险情8处

“入汛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巡堤(坝)查险人员6.79万人,及时处置锦江流域圩堤小险情8处,转发气象、水文发布的暴雨、洪水等风险预警1992批次,专报材料235份,安排防汛加强值班178人次,抽查调度县市区防办432个次,超汛限水库408个次,督促提醒各地紧急避险转移和安置7207人,坚决守住了‘不溃堤、不垮坝’的安全底线。”9月24日,在宜春市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主发布人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1

据介绍,今年宜春市防汛抗旱总体态势平稳,市应急管理局坚持防汛和防旱两手抓,及早做好会商研判和统筹部署,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后期用水需求。

高位推动提前部署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将防汛抗旱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防汛抗旱工作作出批示,并主持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部署安排防汛抗旱工作,同时在赴各地调研时详细了解、大力推动当地防汛抗旱工作进展。市分管领导经常召集相关部门会商、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在面对今年锦江流域超历史洪水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坚持每天调度,多次到实地调研检查防汛工作;市分管领导24小时坚守在一线指挥,及时分析研判防汛形势和天气总体趋势,部署落实防范应对工作。

落实责任完善机制。汛前,市、县防指逐级下达了防汛目标任务书,明确任务措施,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了全市1910座水库、203条千亩以上圩堤和泉港、清丰山溪2个分蓄滞洪区防汛责任人,并分级在公共媒体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结合近年工作实践,制定了2024年宜春市防汛抗旱工作要点,修订完善了防指工作规则,编制了《宜春市防指启动防汛抗旱应急响应工作手册》,构建了分工明晰、运转高效的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组织体系。

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汛前,在各地各部门防汛全面自查核查的基础上,以市防指名义抽调5个检查组赴各地开展防汛综合检查,共排查防洪重点隐患19处,并以“一县一单”形式通报至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并跟踪督促整改到位。汛期,联合水利等相关部门派出督查组和技术干部深入一线督促指导全市35处在建水利工程和14处其它在建涉河工程建设,组织制定应急度汛方案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落实了应急措施,确保安全度汛。组织各县市区有防汛任务的198个乡镇(街道)、2613个行政村(社区)完成了防汛简明化应急预案制修订,确保预案的应对措施简易明了,便于基层干部群众操作。

联合会商精准调度。今年以来,会同气象、水文、水利等部门联合会商13次,动态会商20余次,并及时下发紧急通知、会议纪要和工作提示部署落实防御工作;根据形势研判,市本级于4月1日、6月24日两次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并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启动相应级别响应,压实各地各部门防汛责任,落实人员转移避险和工程巡查排险工作要求。

科学部署灾后恢复。坚持防汛救灾一体推进,强降雨期间及时派出多个工作组赴高安、上高、铜鼓、万载、宜丰等重灾县查灾核灾并督促指导防汛救灾工作,根据灾情情况及时下拨救灾救助物资,全市共储备帐篷、折叠床、棉被等生活类救灾物资32.69万件,累计调拨帐篷98顶、棉被120床、毛毯20条、折叠床28张,切实保障了受灾群众生活。洪水消退后,全市受灾地区迅速组织力量、强化联动、凝聚合力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志愿者等迅速投入到清淤排涝一线,争分夺秒、全力抓好灾后清淤、消杀、重建等,做好地质灾害汛后复查,加快恢复基础设施、农林牧业生产,推动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