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创新举措推动产改走深走实

江西广播电视台今视频讯:11月5日,赣州市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闻发布会召开。发布会介绍了《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的有关背景、意义、主要内容,以及赣州市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做法和工作成效等。

2222222

近年来,赣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细化责任、强化保障、创新举措,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取得较好成效。

深化党建引领,政治方向更加坚定。全市纳入党建基数的非公经济组织成立党组织实现全覆盖,新兴领域党组织数量占全省1/6。省百强民营企业,市、县(市、区)国企产改实现全覆盖,全市产改单位总数超200家。连续2年举办赣州职工文化艺术节和职工体育节,示范带动各级工会开展文体活动300余场次,参与职工近12万人次。用好赣南丰富的红色资源和工运资源,组织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引导产业工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紧扣中心大局,建功立业更加出彩。围绕省“1269”和市“7510”行动计划组织开展“振兴杯”“天工杯”“虔能杯”等赛事,在全省率先举办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承办全省第二届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赣州团体总分位列全省第一。精彩亮相江西省首届职工创新成果交流大会,赣州创新创造、技术革新等成果得到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举办赣州市“虔能杯”技术创新运动会和赣州市“五小”活动优秀成果展,选树10家“五小”活动优秀组织单位、15个先进操作法,职工群众首创精神进一步迸发。

加强技能培训,素质提升更加全面。推行“企业下单、培训机构接单、劳动者点单、政府买单”的职业技能培训,2023年以来培训10.74万人。命名5家“赣州市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基地”,全市技工院校达到18所,位列全省第二,“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占比列全省第二。建成江西省唯一的国家级稀有金属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市各级职业院校与60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共建产业学院39个、订单班105个。大力推动企业自主评价。截至2023年底,该市已备案企业自主评价机构42家(其中规上企业29家),企业自主评价近千人。

提高社会地位,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市级“两代表一委员”中均有一定数量的产业工人。把各级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统筹考虑,各类认定的技能人才可比照政策享受津贴、就业创业扶持、住房、子女入学等待遇。目前赣州共培育赣鄱工匠4人、江西省能工巧匠17人、全国技术能手6人。2023年选拔20名“赣州工匠”,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23年、2024年全国、省、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产业工人达127人,占比超60%。

壮大职工队伍,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吸引更多青年加入产业工人队伍,搭建校企对接平台,组织该市重点企业入校开展专场招聘活动,2023年以来全市举办线下高校招聘活动近80场,达成就业意向超过2万人。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实施“求学圆梦”行动,把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赣州“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节点化销号”的经验做法得到全国总工会党组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加强赣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工会工作的对策研究》课题得到省委领导批示。目前,全市新就业形态领域有工会组织276个,会员7.7万余名。

做实权益维护,职工福祉更加殷实。积极开展根治欠薪行动,2023年以来全市共处理欠薪案件超2000件,帮助1万余人追回工资等待遇超1.3亿元。推动“法院 工会”诉调对接工作,瑞金市总工会在线调解劳务合同纠纷案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在线多元调解八大典型案例之一。出台《赣州市补充工伤保险办法》,进一步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合作社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纳入补充工伤保险参保范围。(记者 钟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