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某机关工作的李某某带女儿到野外游玩,回家后突然发现全身出现大小不一的风团,十分的瘙痒,久久不能消退。不得已,赶紧到医院对症治疗,才慢慢恢复健康。才八岁的小朋友张某某不注意吃了几个虾子,突然感到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不一会儿还出现了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的症状,吓得爸爸妈妈赶紧带他去医院诊治,才逐渐恢复健康。
皮肤科专家指出:这些风团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荨麻疹”。它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局部隆起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水肿性团块,俗称“风疹块”。它的典型症状为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风团。这些风团通常呈红色,边界清晰,瘙痒感明显,可在数小时内消退,但也可能反复出现,病程长短不一。严重者还会发生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而春季往往是荨麻疹的高发期,有过敏体质的人群不可不防。
分析春季荨麻疹高发的原因,其致病因素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是过敏原的增加。春季鲜花盛开时花粉大量飘散在空气中,成为常见的过敏原。当过敏体质人群接触花粉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敌人”,从而启动免疫反应,释放如组胺等化学物质,导致皮肤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而引发荨麻疹。此外,春季也是尘螨、霉菌等微生物生长旺季,其分泌物、排泄物同样可诱发过敏反应。
二是饮食因素导致。春季是许多新鲜蔬果上市的季节,但部分人可能对草莓、芒果、菠萝等水果过敏。同时,海鲜等食物也是常见的致敏源。食用这些致敏食物后,容易刺激免疫系统,引发荨麻疹。
三是气候变化原因。春季气温波动较大,早晚温差明显,皮肤受到冷热刺激后,血管调节功能紊乱,也可能诱发荨麻疹。
四是感染因素增多。春季人体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诱发荨麻疹。
那么,人们在春季应如何正确防治荨麻疹,在与其“过招”中获得胜利呢?
一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在花粉传播的高峰期,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应尽量减少外出,尤其是在早晨和傍晚。如需外出,应佩戴口罩、眼镜,穿长袖衣物,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并清洗鼻腔和面部。定期清洁家中的床单、被套、窗帘等,减少尘螨和霉菌滋生。
二是注意饮食卫生。有过敏体质的人群应避免食用已知的过敏食物,尽量选择新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柠檬、菠菜等蔬果,维生素C有助于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过敏症状。
三是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尽量使用温和的护肤品,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护用品。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水分过度流失而产生瘙痒。
四是要增强免疫力。应做到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参加散步、慢跑、瑜伽等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患荨麻疹的风险。
五是及时就医治疗。一旦发现患有荨麻疹,不要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瘙痒和皮肤损伤,应及时前往医院皮肤科就诊。对于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还需遵照医嘱坚持规范治疗,以减少病情复发和并发症。(贺子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