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90后、00后在2月以来预订门票的人群中占比近50%。正如网络热梗所描述,“在上班和上学之间,你选择上香;在求人和求己之间,你选择求佛。”“佛系青年”流行在网上引起热议,而相比这种批驳声,《北京日报》的发文中指出的“早起上完香不耽误坐地铁搬砖”“谁还不是一边祈福一边奋斗”,更是让无数人响起情感“回音”,得到大量网友力挺。
“一边祈福一边奋斗”,不禁让人想起去年共青团中央调研得出的一句话: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青年口头语中的这种“躺平”、“佛系”,更多还是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表达。祈福与上进,奋斗与躺平,是当代青年不可避免的矛盾特征。烧香拜佛和酒精饮料、“垃圾食品”等快消品一样,是年轻人用于释放压力、放松内心的客体,适度就行。一些青年选择“佛系”,并没有褪去奋斗的底色,只是感觉活得比较“别扭”,咽下了过多“求而不得”和“迫不得已”的苦楚,言行的矛盾反映的是青年们在现实和理想的夹缝中辗转腾挪。
近年来,从“早安打工人”的问候,到“小镇做题家”的嘲讽,再到批判“孔乙己文学”,一些居高临下,“爹味”十足的教育批驳声确实有些过了头,形成一些问题的导火索,由此也必然会得到年轻人“叛逆”的回击。也许,90后、00后“遁入空门”的原因是神像只会倾听心愿,不会开口训人。解决当代青年问题的“最优解”,就是要适当约束这类“有笔如刀”的行为,避免青年人被一篇篇“以点代面”、大肆渲染的论调抵消和冲散了干事创业热情。只有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年轻人发展的社会生态,才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凡尘俗世”。
当然,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结果也不应是更多年轻人走向寺庙听菩提妙音,当“佛系”青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对于青年人本身来说,“佛系”不是优解。时代赋予了光荣使命,面对生活压力,与其在寺庙祈愿,或是坐等社会变化,不如身体力行地改变世界,施展才干追求人生理想,用实际行动来回击一些负面舆论的气焰。(刘星辰)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