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崇仁县河上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教室里格外热闹。六年级两个班级的60余名学生整齐端坐,迎接一场特殊的“法治课堂”——由“刘颖姐姐工作室”四位讲师带来的“与法‘童’行 护航成长”主题宣讲活动。这场聚焦未成年人犯罪常见罪名的普法课,用贴近孩子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和趣味互动,在孩子们心中埋下知法守法的种子。
真实案例敲响警钟:“原来这些行为会犯法!
“同学们觉得,偷偷拿走同桌的文具算不算犯罪?”“给同学起难听的外号,可能违法吗?”活动一开始,主讲人黄晨茜老师抛出的一连串问题,瞬间点燃了现场。她以近期社会关注的未成年人案件为切入点,结合盗窃、校园欺凌、网络暴力三类高发问题展开讲解。
当屏幕上播放一段模拟校园欺凌的动画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动画中,几名学生对一名同学反复推搡、辱骂,最终导致对方受伤入院。“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即便未满14周岁,也需要家长赔偿并接受矫治教育。”黄晨茜老师结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条款解释道。台下传来窸窸窣窣的讨论声:“我以前以为只要不打人就不算欺负人”“原来在网上骂人也要担责”。
黄晨茜老师还特别关注了新型网络犯罪。一张“游戏账号被盗”的漫画示意图引发共鸣——“我表哥的账号就被盗过!”坐在前排的男生忍不住喊出声。工作人员随即展开普法:“未经允许转卖他人游戏账号,金额超过2000元即可构成盗窃罪。”不少学生赶紧低头记笔记,六年级(2)班的陈同学小声嘀咕:“得回去提醒爱玩手游的表弟。”
抢答环节“火力全开”:法律知识现学现用
“发现同学偷东西该怎么办?”“遇到网友威胁恐吓如何应对?”在随后的法治知识竞赛环节,四个小组的比拼让教室瞬间沸腾。讲师们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生活化的情景题,学生们争相举手,手臂几乎要举到讲台前。
“第三题:课间看到有人围堵低年级同学,你应该?”话音未落,后排三个男生同时跳起来:“告诉老师!”“报警!”“先拍视频留证据!”工作人员笑着补充:“正确答案是立即向老师或保安求助,必要时报警。不过这位同学提到的保留证据也很重要。”最终,答对问题的学生都获得了一个印着“法治小卫士”的马克杯。据统计,短短40分钟的互动中,至少有30次抢答,两个班级的班主任直呼“从没见他们这么积极过”。
“法治礼物”送清凉:法律意识扎根童心
活动尾声,一份意外的礼物让学生们欢呼雀跃——每位同学都收到了一个手持小电风扇。淡蓝色的扇叶上,“与法同行 健康成长”的标语格外醒目。“这个夏天写作业时,它不仅能吹风,还能提醒我做事要‘冷静’呢!”六(1)班的张同学调皮地说。
刘颖姐姐工作室成员透露,他们专门针对小镇学校特点调整了教案:“我们用‘漫画+方言’的方式讲解,让孩子们觉得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保护自己的‘铠甲’。”活动结束后,走廊上仍能听见学生们意犹未尽的讨论:“以后可不能随便转发别人的照片了”“要是被欺负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场充满童趣又不失深度的法治宣讲,犹如一场“及时雨”,润泽着孩子们的心灵。当法律知识化作生动的故事、当严肃的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当法治信仰与童年成长悄然联结,大家看见的不仅是法律的威严,更是一份以爱为名的守护。在法治的护航下,每一株幼苗都将向阳而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青春光芒。
眼下,河上镇中心小学的法治教育仍在继续。让法治教育从校园延伸到家庭,为未成年人的成长筑起更坚实的防护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