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评丨“约死群”必须封禁

今天,一则《高校教师潜入“约死群”:聊天内容震碎三观》的新闻上了热搜,引发了人们对于“约死群”的声讨。

关于死亡的话题,一直是敏感话题,也是沉重话题,人们不愿谈,不是因为死亡是禁忌话题,而是死亡会带来伤心、伤感。“约死群”的存在,随意探讨、刻意引导,把死亡当成一种“约定”,让人唏嘘感叹:生命何时这么廉价。

网络催化的群体自杀悲剧,曾经发生过不少,至今还在发生。发生这样的场景,我们能怪网络吗?不能,网络只是一个载体,关键还在于轻生者对自身生命的珍视程度。轻生者一旦有了轻生的念头,就意味着半只脚迈入了死亡大门。而“约死群”的存在所起到的作用,又是会传染、放大的,甚至是致命的。一方面,它把死亡这件严肃的事淡化成了儿戏、游戏,让轻生者放弃对生命本身的思考,加重抑郁症患者的轻生念头,让他们背负更加沉重的精神枷锁。另一方面,相约自杀无形中给以轻生者们勇气,有的甚至提供自杀攻略,结伴自杀的“集群效应”带来的自杀危害显而易见,从个人到群体的传染,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到几个家庭的悲剧。只要有这样的群聊存在,就意味着更多家庭会遭受网络的无形侵害。

要重视的是,网上这种“约死群”并不少见,成员多是青少年。和80、90年代从困难挫折中走过来的中年一辈不一样的是,现在的青少年从小接触网络,一路上顺风顺水,遇到挫折或者遭受打击,往往无法接受现实,甚至容易产生一些极端负面情绪。有些青少年困于内心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在缺乏与外界正常沟通交流的情况下,选择在互联网上宣泄情感,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甚至被各种圈套引入灰暗地带,成为“悲剧”一环。就如“约死群”,很多人本身就是不认识的,但能够加到一个群里,就是接触到了相似的事物或受到了外界蛊惑,以为找到了“同伴”,结果碰到的只是“异类”和“不轨者”。

聊天内容震碎三观,是对死亡缺乏足够认识和理解,也是亲情、友情、爱情缺失的信号。每一个轻生者都有一段悲伤的故事,他们本身是需要被爱救赎的人群,也是最需要加强生命教育的群体。遗憾的是,至今为止,“约死群”“自杀群”等社交群高举着“镰刀”,仍然潜藏在黑夜里,等待着悲观厌世者的入局。传播浪漫化和美化自杀,甚至激励自杀、怂恿自杀,都无异于“谋杀”。每一个生命都很重要,对于“约死群”,封禁是唯一的选择,相关平台和有关部门必须拿起职责的利剑,斩断这些通往死亡的“联络”,让死亡话题回归到正常轨道上去,让轻生者更好地活下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