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销号是指责任单位对督导组反馈的意见和提出的要求,进行整改,做到整改一个销号一个,确保整改的内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直到督导组认可和群众满意为止。
可是,个别地方把整改的目的盯在“销号”上,认为只有“销号”就万事大吉,勤于做“纸上文章”,忙于干“粉墙抹面”,接下来就是递上前后对比照,群众满意表,力争把整改的事项“销号”。一旦“销号”后,就不管不问,又回原状,周而复始下去,不仅没有体现出整改的实质,反而背离了整改的初衷。
“整改”是着力推动责任单位行为规范的重要举措,“销号”是展现责任单位对整改行为能力和态度。可见“销号”不是终止符,而是“常态曲”。整改止于“销号”说到底就是形式主义,为了整改而整改,应付上级,敷衍百姓,没有真正意识到“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最终暴露的还是相关部门思想不到位、工作作风不实以及管理不完善等问题。
若只是为整而改,再“显著”的成效也是空谈;若只求一时不顾长久,再“创新”的服务也是缥缈。因此,整改止于“销号”万万不可,要把整改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效应,不仅要做好、办好,叫好,还能表达出规范、常态、长久之义。对于整改不实的,应强化问责力度;对于应付整改的,应积极推进监督“回头看”。
不可否认,整改止于“销号”现象仍存在,需要督导组主动作为,压实整改责任,加强整改监督,听取民意民声。材料只是佐证,实地验收才是真格,真改假改一目了然,实效虚效一问便知。作为领导干部面对整改应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勇于面对问题,敢于纠正问题,保持常态跟进,这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党性修养。(江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