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丨“鼠鼠文学”火热背后,年轻人应以积极心态走出悲观

近期,网络上兴起一股“鼠鼠文学”的表达方式,不少年轻人以“鼠鼠我呀”的口吻,讲述着自己的遭遇,以及自己面对未来时的迷茫,这种充满压迫感的悲观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共情。

何为“鼠鼠”?这是网友的一种玩笑式自嘲,像老鼠一样的社会底层,没有改变自己生活现状的能力,一生都在为了生存奔波,终日生活在社会见不到光的地方。这种比喻看似戏谑,实际上反映了当下年轻人悲观的生活态度。

大多数年轻人尤其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面对现实中的工作、生活,总会有碰壁,有一种与期望的落差感。一方面他们中有的人笔耕不辍,唯苦常伴,数十年寒窗最终跨过高等教育的门槛,成为全家的希望,毕业时却遇上“最难就业季”,就业不理想或暂时“啃老”,深陷读书无用论的舆论漩涡中,导致自我怀疑甚至是自我否定。有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早早辍学,在社会上打拼多年仍无一番事业,逐渐与同龄人拉开差距,吃苦受累经历几番挫折后“知天命”。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当下年轻人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住房、婚恋、与日俱增的父母养老、子女教育压力,35岁危机、亚健康……每一样都牵扯着他们的思绪,消耗着他们的精力,左右着他们的选择,发达的信息交流又加剧了他们的精神负担,导致他们难以自由地决定自己的未来。丢掉了选择勇气的年轻人,只能过着当下“一成不变”的生活,与他们眼中的“未来”渐行渐远,陷入对未来的悲观情绪中。

罗曼·罗兰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们要明白,整个社会仍然充满着机会,每一个人走向美好生活的大门都在敞开。从少年丧父,背疯母上学,后回乡成为校长的刘秀祥,到独腿独臂,但从未放弃希望的外卖小哥董洪喜;从身残志坚,自立自强,从贫困走向小康的张顺东、李国秀夫妇,到千千万万靠拼搏、靠双手摆脱贫穷的中国人民。生活中总有些人尽管不够幸运,但他们内心始终翻涌着希望,挣脱命运的围缚,迸发出坚韧生长的力量。当下年轻人要谨防过度悲观,过于消极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忽视我们的优势,丧失前行动力,导致生活一团糟。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珊即寥廓,我们终会获得属于我们的美好生活。社会也要对年轻人多一些宽容,创造宽松的舆论环境,政策上积极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规范就业市场,消除就业歧视,对于年轻人关注的社会热点民生问题要积极去解决,为年轻人减负。

每一个和生活对线的人都值得尊重,每一个敢于直面生活困难的人都是英雄。借用“鼠鼠文学”适度宣泄自己的情绪是没问题的,但是,回到现实,希望大家都能热烈而积极地生活。(张文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