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文明健康、喜庆祥和的春节网上舆论氛围,中央网信办决定从1月25日起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涉及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严防“饭圈”乱象反复,遏制不良网络文化传播扩散。(1月25日 央广网)
春节将至,中央网信办上新“清网”大招正当其时。百节年为首,春节作为我们的传统佳节,寓意周而复始、万象更新,象征着团圆、欢乐、久别重逢。辛苦了一年,春节终于可以闲下来,再加上疫情还未消散,人们自然少不了沉浸式上网。随之,各类网络不文明行为也将集中爆发:网络赌博、网上算命、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可见,过个好年,并不容易。
针对高发的网络不文明行为,此番专项整治活动可谓一针见血。从官方披露来看,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网民对立,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是整治的重点。还将严肃查处春节期间以“抢红包”“免费送”等方式,诱导网民点击实施网络诈骗等问题。同时,集中查处低俗弹窗广告,清理评论环节不良链接,从严处置一批从事色情、赌博交易的网站平台。这些无一不是我们的烦心事、揪心事、闹心事。
值得指出的是,这次专项整治活动将网络暴力、网络谣言放在了突出位置,也是网友们苦之久矣的问题。近日,刘学州自杀事件将网络暴力问题的积弊推向极点。他还是个孩子,寻亲不过是想有个家,但“键盘侠”们曲解他“要房子”,进而攻击、辱骂、质疑、诋毁……无尽的网络暴力涌向了他,终究把他推到了绝境。网暴、谣言,可以吃人。
当然,此类“人血馒头”是少数的极端事件,但小问题也时常围绕着我们,一不留神也会成为“不可承受之重”。以人们最日常的直播打赏为例,成年人时常因“软色情”而引发“雄性竞争”,或者因痴迷于直播间秒货而交了“智商税”。就连孩子也不能幸免,有的被强行打造成“网红儿童”,成了父母赚钱的工具;有的则是“熊孩子”,几分钟之内打赏5万的新闻足以敲响警钟。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清朗空间需合力打造。各地网信部门要以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活动为契机,压实主体责任,明确职能部门、网络平台等各方权利义务,聚焦网络文明建设的重点难点,打通困扰群众的痛点堵点。我们作为网民,也要自觉涵养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素养,做到依法上网、文明上网,把新时代的春节文化用网络的形式做好表达,用心用情过一个文明祥和的春节。(孟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