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评丨让学生远离“厕所社交”吧

近日,“课间十分钟”的话题屡屡冲上微博热搜。多地学生家长反映,学校不允许学生课间出教室,有的甚至不允许学生离开座位,上厕所则需要打报告。这也引发了新的现象:学生开始“厕所社交”。

什么是“厕所社交”?就是孩子们只能在上厕所的时候,偷偷地交流一下,偷偷地快乐一下。甚至一些孩子以上厕所的理由,进了厕所不想出来,在厕所里才能找到些许的快乐。尽管说,报道里没有“指名道姓”说出一些学校的名字,而实际上“厕所社交”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

但是,即便是“厕所社交”要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报道显示,一些学校为了杜绝“厕所社交”现象,还想出了办法,如果课间要去厕所,只能两点一线地来回。若是被老师或是值日的同学看到在走廊上逗留太久,在厕所里“占着茅坑不拉屎”还会被记名,还得写一份检讨书。

“厕所社交”困住了孩子天真的童年,快乐的童年。这里有一个例子。在某地四年级学生邓凯的世界里,“课间十分钟”这个词汇,特定地指向了教室里的“纸蛙大战”和“橡皮大战”这两项活动。他常常会在书包里备七八块橡皮,各种尺寸大小的都有。一到了下课,他就和班上同学在座位上互相扔橡皮,互相闪躲。他有时候会听大人提起,过去的“课间十分钟”,可以到操场踢毽子、跳皮筋、打篮球。他并没有很羡慕,他已经习惯了课间不出教室。有时候,上厕所看到有男生在厕所里泼水玩,邓凯也会稍稍关注一下“战况”。

“厕所社交”的流行,其实是一种十分无奈的事情,皆因课间十分钟被牵绊了。一些学校担心课间十分钟会出现安全问题,担心孩子打打闹闹,就限制了课间十分钟的玩耍。有的禁止课间出教室,有的规定只能在座位上坐着,就是上厕所都需要打报告。学校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如果到了这样的个程度,岂不就是因噎废食了?

中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十分重要、十分必要,有利于学生调节情绪、放松身心、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但是,规定是规定,实际是实际。一些学校限制课间十分钟的情况依然存在。

对于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坚决叫停。当然学校担心的安全问题,也需要有关部门回应,在安全和快乐之间找平衡点、融合点。孩子的快乐,怎能只在“厕所社交”?别让“厕所社交”困住了“快乐童年”!(郭元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