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广大党员干部要精准施策、精细规划、精心建设,打好“融合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发展。
精准施策,推动产业与人才“同步发展”。农村发展关键靠产业领路,产业发展又离不开人才支撑。现实中,低端低质的农村产业发展路线迟早会走不通,一味拼“体量”的模式、缺乏技术支持的产业也将面临会在竞争中淘汰。为此,既不能脱离人才基础,在产业发展上喊“空口号”,也不能脱离产业基础盲目引才。一方面,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基于一方水土,对地方的产业进行全面梳理,选出有市场潜力、有资源优势、有先天基础的产业,予以重点培养,一步一个脚印、稳打稳扎,持续延伸产业链条,将独特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农业发展的特色,为人才落地提供平台与岗位;另一方面,要打破“外来和尚好念经论”的谬论,树牢 “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的思想,坚持“因岗择人”的理念引才、“人岗相适”的原则用才,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蓄积乡村振兴新动力,让“科技之光”“技术力量”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精细规划,推动致富与治理“同步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是指让群众既实现家家“仓廪实衣食足”,也达到人人“知礼节明荣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干部。要聚焦“富口袋”,因村而定、因人而异,根据发展潜力、个人意愿,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政策支持、服务保障,为外出务工人员“牵线搭桥”,为创业人才提供政策扶持,让他们拥有稳定收入。紧扣“富脑袋”,结合当地农民生活习俗和当地风土人情,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个载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乡村普法、道德讲堂、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活动,广泛组织文艺展演、文化演出、文艺培训等文化服务,让群众筑牢法治观念、传承优良传统,加强文化根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精心建设,推动软件与硬件“同步升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好,使农村的生活奔向现代化,越走越有奔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既要注重完善基础设施这个“硬件”,也要抓牢抓紧数字化建设这个“软件”。一方面,要按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在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基础上,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等工作,加快完善、提升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保障,基于一方水土大力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旅游、乡村旅游、休闲体验打造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特色小镇”,让乡村既见新村又见乡音,既见新貌又留古韵。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速研发新型农业机械设备、农作物新品种,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积极培育发展乡村新业态;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一体推进农村党建、村务管理、应急管理、社会治理数字化建设,让“智能”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潘华、陶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