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评丨法院判决须有强效执行力

法院判决后“执行难”问题,一直是困扰公正司法的一个“堵点”,也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一个“痛点”。

公正司法的最后一项保障工作就是执行,如果执行难题得不到有效破解,那么法院生效的判决就形同盖着官印的“白条”,不仅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得保障,还会损害司法公信力,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

法院生效的判决难以执行,既有法院“查人找物”信息渠道有限、被执行人抗拒执行等客观原因,也有法院内部消极作为未穷尽执行措施、执行体制机制不顺等主观原因,需要多管齐下打通司法为民、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一方面需要加大执行措施的强制性,对于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采取“强制执行一批、罚款拘留一批、公开曝光一批、追究拒执罪一批”的有效措施,形成打击逃避执行、阻碍执行、抗拒执行的强力态势。另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密切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诚信惩戒体系,打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局面,多方发力以压缩“老赖”的生存空间,切实提升法院生效判决的执行力度,决不能让公平正义沦为一纸空文。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破解执行难题,执法手段和执法技巧也很关键。

法院要利用“数字”赋能,巧用大数据、信息化等手段,提高查人找物的能力,让“老赖”们无法抵赖;要规范执法行为,杜绝消极执法、选择性执法、乱执法行为的发生;在执法过程中还要讲究执行方法,对于双方当事人各执己见,败诉一方不宜接受的情形,要释法明理、纾解心结,对于主动履行义务的企业和个人,法院要及时采用信用修复手段予以鼓励,最后,法院还可以采取预罚款、预拘留等方式,既为被执行人指明了出路、划定了红线,又达到打击违法、促进执行的双重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要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涤除被执行人“拖、躲、逃、赖”的不良风气,着力解决执行工作难题,多管齐下构建解决“执行难”的长效机制,以确保胜诉一方的合法权益不沦为“纸上权益”。(李发治)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