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时评:以谈心谈话勤掸干部“思想尘”

谈心谈话制度是交流思想、察人识人、关爱干部的重要法宝,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党组织和党员由于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抱着“走过场”的应付心态,弄起了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交差式”谈话,这不仅背离了谈心谈话初衷,错失了发现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良机,还给年轻干部树立了不良示范,助长了弄虚作假、勤于作秀的形式之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干部经常开展同志式的谈心谈话,既指出缺点不足,又给予鞭策鼓励,这是个好传统,要注意保持和发扬。”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级党组织必须继承发扬好党的优良传统,用活用好谈心谈话这一法宝,及时扫拂党员干部的“思想浮尘”,堵住“针眼大的窟窿”,防止干部因一念之差而误入歧途。

俯下身子听心声,捋一捋思绪“乱麻”。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要让谈心谈话成为组织了解干部的有效方式,沉下身子倾听干部心声是基础。延安时期,组织上就有大晚上提着马灯跋山涉水找干部谈话、一谈就是一宿的事例,这一做法对当时听取干部心声、摸清队伍现状、加强作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见,开展谈心谈话不能“等上门”,要“登上门”;不止“进门槛”,更要“进心坎”。要主动到干部的办公场所、工作现场进行“家常式”谈话,以干部感兴趣、最熟悉的话题作为突破口,让干部在平等交流、坦诚相见中打开话匣子,说出心里话。要始终以用心用情的态度接纳干部的不同声音,耐心听完、听全“牢骚话”,特别是在干部欲言又止之际,抓住稍纵即逝的时机多问一句、深问一层,让干部把“弦外之音”讲出来,才能真正了解队伍现状,找出问题根源,把工作做到广大干部的心坎上。

推心置腹聊真话,解一解心中“疙瘩”。谈心谈话不是无关痛痒、泛泛而谈,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见人见事见思想,进而谈开问题、谈透道理,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进团结的效果。想谈出掏心窝子的话,就要下足绣花功夫,把功课做在前头,提前了解掌握干部基本情况,根据岗位职责、性格特征、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等特点,差异化设计谈话提纲,捕捉蠢蠢欲动的“问题苗头”。要以交流思想、征求意见、提醒帮助为主线,望其精神状态、闻其诉求心声、问其思想动态、切其工作问题,在干部取得成绩时,积极表扬肯定;遇到挫折时,充分疏导分析;出现问题时,及时警示提醒。同时在项目攻坚、人事调整、家庭变故等“节骨眼”,第一时间送上关心关爱“及时雨”,做到与干部说真话、交真心、动真情,让干部切身感受到“娘家人”的关怀支持,从而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抓早抓小“治未病”,祛一祛思想“灰尘”。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谈心谈话只是手段方法,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因此,谈心谈话不可一谈了之、一劳永逸,做好“后半篇文章”至关重要。要用好谈话成果,对问题掰开了讲、揉碎了讲,有针对性地从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进行“病灶”剖析,帮助干部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自省自纠自改。要防范干部“摸鱼”心态,适时整理问题清单,指定“结对导师”,厘清“路线图”“任务书”,督促干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一改到底,帮助其实现蜕变提升。要提高谈心谈话“回头率”,定期回访回谈,看干部思想动态、精神风貌、工作业绩等有无明显起色,对整改达到预期效果的干部给予适当鼓励,对暂时没有效果或效果不理想的干部,则再次谈心谈话找症结,提高谈心谈话质效,杜绝谈前谈后“涛声依旧”。(夏清怡)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