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江右时评:以“三治合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营造见义勇为社会氛围,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新时代新征程,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共治共享,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主体路径,我们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全方位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不断激发基层群众自治活力。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公民参与意识的提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意识不断增强。群众生活在基层,对基层情况最为了解,对改进基层工作最有发言权。通过让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能够准确了解群众的问题,妥善解决群众困难,打造更加宜居的乡村环境。同时,通过推进群众自治,能够有效做好群众与其他主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消弭矛盾纠纷,让乡村治理变得更加的文明、和谐。目前,部分乡村面临村党组织组织力不强、乡村治理群众参与度不高、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我们要紧紧抓住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着力点使实劲、见实效,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商议事制度和运行机制,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缩小自治单元,切实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乡村治理。推进乡村治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而且有的基层干部法律法规水平低,不能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注重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处理矛盾纠纷方式方法失当。矛盾纠纷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法,不依法办事,这是很容易酿成大问题的。乡村有效治理,法治是前提,法治是基础,法治是保障。我们要加强农村加强法治宣传和教育,通过村民大会、屋场会、村村响广播和其他村民活动进行普法宣讲。把法治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融入村规民约,培育村民法治思维,提升村民法治意识;完善农村法律服务,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以德治村让文明新风沁人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是乡村治理的关键一步。如今,村民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大幅提升,乡村的德治体系和德治能力日趋完善,但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赌博等陈规陋习依然沉渣泛起,给乡村治理出了一道难题。德治是以伦理和道德规范为原则,是社会舆论与自觉修养相结合的“软治理”,可以净化社会风气和凝聚、振奋民心。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的宣传与引导,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开设道德讲堂,开展移风易俗和文明实践活动,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先进文化引领村民、美化乡风;大力弘扬乡贤文化,引导在家的乡贤把现代价值观传递给村民,引导外出的乡贤通过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家乡发展;组织志愿者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进行帮扶,形成向善向美的风气,充分发挥德治对村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润化作用。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既能保持乡村治理的原动力,又能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保驾护航。我们要真正建立起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黄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