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时评:调查研究要沉下身子走进群众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搞好调查研究绝不能一蹴而就,关键要把准调查研究的方向、标准和成效,下一番苦功夫,既要“身至”,更要“心至”,真正沉到一线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确保调查研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调查研究的方向在群众期盼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也是开展调查研究的方向。只有以群众利益为重、群众期盼为念,调查研究才能方向明确、“落地有声”。所谓“群众利益”“群众期盼”,一言以蔽之,就是千家万户的大事、一家一户的小事。搞好调查研究,要坚持用“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急难愁盼”问题,带着问题深调研、奔着问题剖根源、寻着问题找答案,以事拴人、事随人走,决不能“跟着感觉走”“按着脚本演”,走“经典路线”、看“盆景”典型,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徒增基层负担,留下“一地鸡毛”。

调查研究的标准在群众眼睛里。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下基层到底是真调研还是走过场,群众心中有杆“秤”,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如果干部到基层与群众一起扯柴米油盐、聊衣食住行、谈生老病死,找真问题、真找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这样的调研和干部自然会受到群众的欢迎。要是干部到了基层后,待在车里看、隔着玻璃瞧、坐在台上听,在会议室开开会、讲讲话、拍拍照、握握手,不仅难以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还会遭到群众的“白眼”。搞好调查研究,要敬畏群众的标准,坚持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形式上要“直接”,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走田头、进户头,不看“门面”看“背面”,不看“前院”看“后院”;频率上要“密切”,不挑肥拣瘦、嫌贫爱富,用脚步丈量民情。

调查研究的成效在群众表情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调查研究是否有成效,群众的“表情包”是重要的“风向标”“晴雨表”“试金石”。因此,要读懂群众的“表情包”,从群众的“愁容”中找准工作方向,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让群众“眉头紧锁”变成“眉开眼笑”;从群众的“怒容”中反省工作不足,把群众抱怨的事作为干事情、做工作的焦点问题,并以科学严实的措施破解难题,切实开解群众的“怒容”,平息群众的“怨声”;从群众的“笑容”中汲取工作动力,以实实在在的举措、可看可感的变化,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让更多的群众笑逐颜开。(刘金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