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实体店的药贵得离谱”须综合治理

漫画:李晓军

近期,一则“感冒花了12万元”的短视频冲上微博热搜,迅速引起广大网友热议。虽然这是一则娱乐性质的视频,其内容存在夸张的表演成分,但视频引发大众共鸣,其背后折射出的一些药品市场乱象值得深思。在搜索引擎、社交平台上,“感冒花费2000元”“药店药品价格比网上卖得贵三四倍”“药店买药被捆绑搭售一堆药品”等相关话题频频引发讨论。(1月10日《法治日报》)

药店除依法须适用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外,实行市场调节价,由经营者依据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医保目录内的药品售价,在医院药价的基础上,上调一定比例,也是合规的。而互联网药店则是以市场化方式运营,药品不纳入医保,买药均是自费。因运营成本、进药渠道等因素,同一种药品实体店售价适当高于网上药店,这是正常的。

现在的问题是,网上的药比实体药店便宜很多,甚至有药店为获得更多利润,“擦边”销售不具备资质售卖的处方药物。在实体药店买降血压药,价格高出网上同款3倍多;在网上买甘草片只要8元,药店卖19元……“实体店的药贵得离谱”成为大家的共同心声。显然,这就需要探究“实体店的药贵得离谱”的症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治理。

事实上,随着网上药店的迅猛发展,也逼使实体药店不得不壮大。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实体药店数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22年底,全国实体药店总数突破62.3万家。这些实体店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一般会选择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段,还需要招聘具备药品知识的工作人员,店铺租金和人工成本会比较高。这也意味着,其盈利能力逐渐减弱。

根据有关规定,所有零售药店主要管理者具备执业药师资格、营业时有执业药师指导合理用药。据悉,门店药师的薪资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销售额提成、单品提成等构成,药房的绩效考核主要是销售额、毛利率。现实中,一些执业药师在给顾客拿药时,首先考虑的不是哪款药更对症,而是选择哪款药是任务品种、毛利率更高。目前,药店收入主要依赖于药品的差价买卖,而非药学服务,这种商业模式导致执业药师倾向“卖药模式”。

可见,“实体店的药贵得离谱”的背后,并不只是药品本身定价虚高,更在于药店失去了其本身的医疗属性和公益特性,让“药师成了销售”,进而导致“药店买药被捆绑搭售一堆药品”等乱象。比如,现在门店处处都是免费服务,免费就意味着可能存在陷阱,通过免费来诱导消费者买各种各样的药品,“感冒花费2000元”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大行业立法和监管执法力度,规范药店销售及药师服务模式,让药店与药师都回归到正确定位上来。注重从法治层面寻求突破,强化药房的主体责任,采取合理的服务商业模式,替代商品的加价模式;通过医保、商业保险对药师给予相应补偿,以处方业务的商业模式作为支撑,保证药师的服务行为。同时,加强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针对药店售药乱象,依法从严整顿药店经营秩序,让老百姓能够放心买药、安心用药。

医药行业和卫生部门应通过科普推广等多种形式,引导消费者提升基础医药领域的认知水平。建立消费者维权法律援助制度,多措并举降低消费者维权门槛,共同净化消费市场环境。消费者也应树立合理务实的消费观,“货比三家”之下养成科学的甄别能力。(付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