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多,“拍蒜断刀门”的余波还在激荡。
日前,杭州张小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罚款25万元引发关注。处罚事由显示,该公司受张小泉菜刀拍蒜断裂舆情影响,组织内部员工建立微信群,进行好评刷单,以提高商品的好评率。对此,网友纷纷吐槽:“不好好控品,搞控评了。”
刷好评被罚算不上新鲜,但发生在一个近400年历史的老字号身上,还是让人相当错愕。经统计,自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25日,该公司在天猫官方旗舰店共刷单316个,在京东店共刷单29个,其虚假交易数额近8万元。直至今年5月26日,所谓的“内部福利群”才被解散。如此“出卖灵魂”,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损害市场公平竞争,且时间持续近半年之久,被罚25万元完全是咎由自取。
一次犯错并不可怕,但一错再错不可以轻易原谅。“你学了几十年的切菜都是错的。”去年7月,面对“断刀”风波,张小泉总经理不仅没有直面批评,反而强调起“消费者教育”,着实冒犯了很多人。更想不到的是,此事竟成了一桩“连续剧”,时至今日,断刀事件已经上演了三轮。人们不禁要问:张小泉的菜刀,还要断几次?
细究起来,这次“翻车”恐怕影响更甚。如果说,语气冰冷地教育消费者,表现出的是店大欺客的傲慢,那么耍小聪明、在好评率上注水,就是赤裸裸的欺骗,可以说是“错加一等”。
从过往案例来看,一家企业在舆论风波中苦苦挣扎,很多时候正是其经营困境的一个侧面。如在深陷消费争议的同时,张小泉还曾被外界质疑重营销、轻研发——财报显示,2021年,张小泉销售费用高达1.17亿元,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6.6倍。同样可以印证的是,在两周前商务部公布的“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中,张小泉还被列为“附条件通过”,需要在6个月内完成整改。在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企业希望在营销上打开局面,这原本无可厚非,但不能跑偏了方向,在法律的边缘试探。道理再浅白不过:好口碑不是刷出来的,最终还是要“修炼内功”、靠产品来说话。
在“不进则退”的市场大潮中,一个品牌要想基业长青殊为不易,但“塌房”却可以来得很快。“自卖自夸”终将欲盖弥彰,“病急乱投医”只会因小失大,把失望的消费者越推越远。站在风口浪尖的张小泉,若要挽回品牌形象,恐怕第一步要做的,是和掩耳盗铃的思维“一刀两断”。(南方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