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单”救不回好口碑
以刀剪闻名的厨具品牌“张小泉”近日又遭处罚。据公开信息显示,因在“拍蒜断刀”负面舆情后组织自家员工反复“刷单”“刷好评”,相关部门认定该公司构成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行为,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25万元。
用厨刀拍蒜,刀面断成两半,消费者不解询问客服,竟收到“不能拍蒜”的回复。去年这起“拍蒜断刀”事件,以及该公司总经理的一些争议性言论,着实让这家老字号口碑受损。客观来说,产品出现设计和质量方面的问题并不等于公司前途就走到了终点,主动召回、积极赔偿、诚恳道歉等方法都可以亡羊补牢,“知错就改”的真诚态度反而有助于建立更好的品牌形象。反观,试图以弄虚作假的方式对抗舆论,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买卖双方的信任,是交易的基础。眼下,网络购物盛行,网络营销成为一些商家推广产品、宣发品牌的主要手段,也给刷单行业提供了滋生土壤。当不计其数的买卖行为发生在天南海北的陌生人之间,消费者根本没有精力在铺天盖地的评价中去伪存真,监管力量也很难做到精准打击,网络水军很容易在其中浑水摸鱼,粉饰品牌的口碑。事实上,正因为投入成本低,短期效果好,水军刷单已经成为当下电子商务行业的一大普遍顽疾,不仅让不少消费者被虚假数据蒙骗,还伤害了那些专心优化产品和服务的本分商家。
互联网时代,数据造假是不折不扣的“公害”。《电子商务法》等已经明确规定,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属于欺诈,是实打实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刷单炒信”也始终是监管部门全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但“刷单水军”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平台需要“数据”。一方面,出于股价、估值等方面的考虑,许多电商平台对于“交易额”有着狂热追求,而刷单制造出的数据膨胀可以满足其增长饥渴;另一方面,电商平台的商品几乎全部与销量和好评率挂钩,导致很多商家陷入了“刷单是找死,不刷单等死”的尴尬。
法治化的市场环境中,容不得任何虚假的流量与好评。面对刷单这一行业毒瘤,唯有监管部门多管齐下,针对商家、平台和刷单公司全线出击,才能最大限度阻断这条非法利益链。(北京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