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时评:在践行“四下基层”中品读“人民至上”

“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一种工作方法、工作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结晶。当下正值“四下基层”提出35周年,广大党员干部应深入践行“四下基层”,解读蕴含其中的“人民至上”观点,拿出真才实干,在基层一线展担当、亮作风、求实效、建新功。

吹一场党的宣讲“春风”到基层,理润民心。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从思想上解决人民群众对党的工作、对党的干部不了解不信任的有效办法。革命时期,党的宣传工作以“星星之火”点燃“思想荒原”,通俗易懂的漫画、大字标语随着红军的战斗足迹留在了一个个村庄、一面面土墙。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站稳朴素的群众立场,用最简洁有力的话语和行动赢得了民心所向。当前,党的基层宣传工作要警惕脱离群众、自娱自乐的风险,广大党员干部应积极通过宣讲下基层的方式,把当前党的建设任务、重点工作给群众“掰开讲”“揉碎讲”,不把宣讲当目的、当手段,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增进和群众间的感情,拉进和群众的距离,让党的宣讲一点点融进群众生活,走进群众心中。

走几回调查研究“马路”去基层,理顺民情。周恩来总理在回答外国记者关于“中国马路”名称由来之问中,以坚定的道路自信回复到:“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所以简称马路。”调查研究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是从活生生的现实出发,通过系统调查和深入研究,从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跟随调查研究的“地标指引”,坚定走在调查研究的“马路”上,实践出一条时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背景下,全体党员干部要结合好自身职责定位,走基层进一线,看政策问落实,解难题求发展;把调查研究之路走深走实,读民情课本,阅百家喜悲,拜群众为师,向群众问策,尽心倾力解决好基层难题。

择一张信访接待“良方”下基层,化解民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与其群众跋山涉水上访,不如我们干部直接下访,几个干部下去,总比那么多群众上来要强一些。”领导干部要认识到信访问题不是政通人和的“节外生枝”,是无可奈何的“孤注一掷”。要变被动工作为主动服务,带着“追根溯源”的劲头下基层“把诊问脉”,择一张“良方”,下一剂“猛药”,拔干净“病灶”,解决让群众缠绵病榻的久痛,解除让群众受制已久的禁锢,祛散让群众心上蒙尘的阴霾。丹心妙手,不可缺一。领导干部还应精进信访接待的本领,一是要静下心听“牢骚话”,沉下心找“症结”,让群众在态度上化冰、在情感上亲近,将矛盾问题由来始末讲明;二是要用心理顺政策关系,耐心解答质疑,让群众在态度上信任、在专业上信赖,对处理矛盾问题重拾信心;三是要协调各方关系、保障群众利益,让群众在信访中解决诉求、在家中就把问题解决。

来几次现场办公“亮相”在基层,诚复民盼。基层一线是政策“前线”也是问题“火线”,领导干部现场办公能够推动办事不打折扣,干部也能在服务群众中转“办公室思维”为“群众思维”。密切联系群众是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作风,是党关系人心向背的最大政治。党员干部要转变作风,多到现场办公,在推动基础工作、基础政策落实中倾听民意、了解民情,掌握一手信息,推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解决在一线。要在现场办公中增进服务群众能力,汇报里听到的都是成绩,到基层看见的都是问题,领导干部要多到基层走走,要有眼睛向下、身向基层的决心,看进去群众的急难愁盼,听进去群众的呼声心声,关切到群众的安危冷暖,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现场办公解决,让“看不见的决策”变成“看得见的行动”,让干群关系在“你来我往”中进一步增进情谊。(谢静)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