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乘坐昆明地铁1号线时注意到,播报变成了“本次列车终点站大学城南站,公主请上车”。一时间#昆明地铁说公主请上车#引发网友热议。这是城市地铁与潮流情绪的双向奔赴。
岁末年尾,网络梗“公主请”爆红。一位网友请父亲骑摩的去接她,女儿撒娇让父亲说“公主请上车”,父亲听后不为所动扬长而去。此搞笑视频让“公主请上车”成为网络热梗。随后,“公主请上车”也逐渐衍生出“公主请XX”系列,例如“公主请上班”“公主请学习”“公主请睡觉”“公主请下单”等。
生活很苦,仪式很甜。“公主请上车”出自上世纪经典影片《罗马假日》男主的一句台词,用以显示男主角的优雅举止。这个热梗的流传,或许并不在于“公主”的刻板称谓,而在于平凡姑娘与寻常父亲之间的诙谐细节。摩的也好、自行车也罢,夸张的反差给人们提供了积极的情绪价值,也为日常忙碌的生活营造了正向的幽默的仪式感与浪漫感。
时代轰鸣,个体奔忙,这是一个追求效率和成功的社会。人们被严格限制在自己的角色定位中,被绩效与压力裹挟着前行。曾经质疑孔乙己的年轻人,或许也已然和孔乙己“和解”。文化与价值的多元化,也促使多巴胺穿搭、发疯文学、搭子文化等成为2022年互联网的热点话题。而“公主请XX”本质上便是对情绪价值的证实,这也和人们想要寻求情绪出口的想法不谋而合——心理刚需之下的情绪消费。
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0亿人患有精神疾病,3.8%的人口、即约2.8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抑郁与焦虑的情绪,需要日常的快乐出口。尤其是现代年轻人,在无法回避生活与工作的996时,更需要在职业倦怠中为健康“投喂”稀缺的幽默感。不管是通过“公主请”等方式增加生活的仪式感、还是在虚拟社交软件中寻求倾诉对象,或都可以为我们的疲累寻找到宽怀的安慰剂或避风港。
“公主请XX”看似只是再寻常不过的话语,但生活的仪式感却在这一点一滴的细节中得以营造出来。人们通过这样的表达,寻求心理或心灵的慰藉。当然,小“请”怡情,大“请”伤身——我们在追求浪漫的同时,也不能道德或情绪绑架。
从电商营销到地铁提示,在这场“公主派对”中,我们是情绪价值的捕捉者,也是情绪价值的传递者、释放者。给凡俗生活多些仪式感,也是一件美好的小事。浪漫永不过时,仪式在每个时代皆有其独特的魅力。(王卜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