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假日安排要寻求“最大公约数”

作为保障公民休息权利的一项基本制度,每年一度的全年放假安排,都会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有支持、有反对,有调侃、有吐槽,有诉求、有建议……2024年全国部分节假日安排的出炉也不例外,又一次成为社会公众的关注的焦点话题。特别是“除夕不放假”“假日调休”“鼓励带薪年休假”等制度设计依然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全国统一的假日安排仍然难以摆脱众口难调的烦恼。

“史上9天最长春节假期、调休更加人性化更具灵活性、最小干预尽量不打乱人们正常生活节奏、长短结合更好满足群众出游要求和休假期盼、鼓励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国家发改委解读了2024年放假安排的五大突出亮点。不难发现,这些在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基础上的创新之举、暖心之举,充分体现出了政策制定者的用心良苦和精心设计,我们应该为此点赞。

当前,很多人仍然觉得假期不够、获得感不强,主要原因是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不到位。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为11天,周末休息104天,带薪休假5至15天,总假期天数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长期以来,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特别是企业和职工出于工作任务、经济收入、社会影响等原因,存在不让休、不愿休、不敢休等问题,法律规定在一定意义上沦为“纸面上的权利”。

从1995年以前的周末单休到延续至今的周末双休,从2000年确定春节、“五一”、国庆三个黄金周,再到2007年新增元旦、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假期。数十年间,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方案经历了多次调整,也得到了绝大多公众的认同。但与此同时,不同人群对放假安排依然存有不同期待,希望能有相应调整的呼声不断。比如,合理分配全年法定假期、减少挪假调休之苦,等等。

需要认识到,放假安排的调整不仅需要经历征集民意、专家论证等必要程序,还要综合考虑相关调整对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单位承受能力、社会综合成本等多方面的影响。具体实施后,还可能会牵涉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教育、交通、文旅等职能部门也需要调整相关安排和预案,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假期不是想怎么放就怎么放,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要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

对假期的渴望,是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社会下人们的一种集体“乡愁”,适当的假期安排,也是现代社会良性运转的一个重要内在条件。在众口难调的现实语境下,优化全国年节和法定节假日的时间分布格局,必然面临权衡多方不同需求的难题。唯有既保证各行业领域正常运转,同时又最大限度方便公众安排假日生活,找到其间最佳的平衡点,节假日安排才能在不断调整的进程中日趋完善。(任国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