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评丨莫让考核成负担

对基层工作的各种考核指标加以量化,是各地推动工作的一种重要手段。近期,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检验各项工作的考核指标出现过细过多的倾向,让基层干部啧有烦言。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本就繁杂多样。然而,部分“变味”的考核,让基层干部沦为“表哥”“表姐”围着考核体系“打转”,更产生了“干得好”不如“报得好”的错误导向,其危害不容小觑。

究其考核“变味”的根源所在。一有过分追求考核指标,脱离实际“一刀切”惹的祸。二有指标体系过多过细过繁,“重眼下轻长远”埋下的根。三有缺乏科学考量与深入调研,“闭门造车”导致指标异化扔出的“锅”。更有个别考核里残存“形式主义”魅影,违背了考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初衷”,给基层干部添负,更给基层发展添堵。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从动不动就交照片、报表的“痕迹管理”,到“目标高、指标多”的变味指标体系,再到听汇报、看资料的“形式主义”考核过程,不仅滋生了形式主义的“土壤”,让考核沦为了形式主义“秀场”,更挤占了基层干部的时间与精力,成了基层干部说不出的痛,拉响了为基层减负的警报。

防止考核“变味”,更要做实深入调研这篇“大文章”,相关考核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多考察基层实际、多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认可与否、拥护与否、满意与否成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导向,变“征求意见”为“真求意见”,才能让考核更科学、更合理、更务实、更接地气、更得民心。

有人感叹“一到年末就头疼”。考核是总结工作、评先选优的重要环节,也起着指挥棒、风向标作用。而唯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增强考核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剔除异化的考核指标,引进第三方机构评价机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给基层干部松绑减负又撑腰鼓劲,才能让基层干部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扑下身子、干出样子。(王鸣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