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评丨让压岁钱回归本意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春节将近,有的长辈却多了一些烦恼。有网民近期反映当地“过年给孩子拿红包攀比严重,涨到最低200元,给农村老年人增加很大的经济压力和烦恼”。压岁钱可能还没发挥给孩子“压岁”的作用,就先要“压”垮老年人了。

压岁钱,原名压“祟”钱,“祟”就是不吉利的东西。古人借这个习俗来表达来年不要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后来就谐音成“岁”了。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寓意就是压住不吉利的东西,期盼晚辈平平安安度过一年。美好的寓意,真情的期盼,浓浓的年味,压岁钱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一个载体。

正因为是载体,所以古人的压岁钱,只是一种象征性的钱。有现存文献记载的压岁钱最早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压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戴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即使真钱,也是象征性的,比如,明清时期: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的压岁钱叫“串钱”。这种优秀的传统在今天一些地方也得到了传承,比如广东,老广东人“派利是”,至今坚守:只讲“意头”,不比金钱。五元十元、一元两元,多少随意,心到即可。这样的压岁钱符合压岁钱的本意。

但是,现实中,一些地方的压岁钱水涨船高,陷入攀比。此前,一幅“全国压岁钱地图”引发热议。“地图”上,东部沿海地区的压岁钱普遍要高一些,比如浙江3100元,上海1600元,江苏1000元,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如陕西400元,贵州300元,其中福建莆田的压岁钱高达12000元,很显然,这样的压岁钱给老人带来了经济负担,容易压垮老人;当然,也不利于孩子成长,小孩子一下子手里有了那么多钱,不利于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压岁钱太沉,会“压”垮老人,“压”坏孩子。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农村群众树立关于压岁钱的正确观念,倡导农村群众树立勤俭持家的家风家训,坚决反对攀比和浪费,让压岁钱回归本意,成为真情祝福、美丽期盼。(殷建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