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物”岂能变“毒物”?

一本名为《小熊过生日》的儿童绘本,近日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该绘本中,许多朋友参加小熊的生日会,吃蛋糕时却有一位朋友不见了,餐桌上则多了只烤鸡。故事暗示朋友“上”了餐桌。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内容难以理喻,这样的奇葩童书令人难以接受。(6月15日《北京青年报》)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正处在茁壮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用心呵护,汲取知识营养。健康向上、内容丰富的儿童读物是孩子获取知识,了解世界,判断是非的重要窗口,然而,目前童书市场存在着大量粗制滥造、内容失格的读物,部分童书甚至出现涉黄涉暴等“儿童不宜”的情节,不仅“辣眼睛”更会“毒伤”儿童幼小的心灵。

对于儿童读物的出版,我国《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不得含有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近年来,有关部门加强了少儿出版管理和市场整治,并取得了积极效果。

之所以还会出现“儿童读物”变为“毒物”的乱象。从源头上讲,是因为部分出版机构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据统计,目前国内童书约占图书销售总量的四分之一,市场蛋糕大,并处于红海竞争格局,童书出版机构鱼龙混杂,都想“浑水摸鱼”,大捞一把,自然就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造成优质原创精品缺乏,读物粗制滥造甚至挑战底线等情况频频发生。与此同时,儿童读物的电子化、碎片化、隐晦化也增加了监管和识别的难度,让人防不胜防。

必须指出,儿童读物阅读一时,影响一生。因此,要想杜绝其劣质低俗、内容失格的情况发生。首先,出版机构必须遵循行业道德,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要清楚为了赚快钱而戕害儿童心灵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同时,国家相关执法监管部门要将“护苗行动”做实做细,要有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而积极作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对儿童出版市场的巡查整治力度,对于涉黄涉暴图书,要深挖源头,严厉整肃。此外,儿童家长和老师,也应当切实担负起监护职责,除了在选购,推荐读物时当好“把关人”,平时还应当留意儿童阅读书籍的内容并进行正面引导,培养孩子的识别能力。

净化儿童读物市场没有“局外人”,需要多方努力,同向发力,用行之有效的举措,让儿童在健康向上,优质洁净的“知识海洋”里“徜徉”。

冯春天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