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领导干部直播带货“走偏路”

近段时间特别是疫情期间以来,各地市、县长线上销售热度一直不减,从河北魏县鸭梨、山东威海大虾、辽宁潍县萝卜,再到江西南昌生鲜,地方政府官员纷纷走进直播间,为自家的特产代言,这让地方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成为新时尚,在获得公众广泛关注和点赞的同时,也引起不小的争议。

争议之一在于地方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是不是“不务正业”?随着近年来线上经济如火如荼,网红带货已经成为常态,而作为地方领导干部,是不是也该尝试新技术手段和平台推介地方产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代言?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地方领导干部带货直播,一方面能够为地方产品做好宣传推介,起到带动销售解决滞销问题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带货,也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到领导干部的亲民之举,拉近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所以,领导干部直播带货不仅“有为”,而且“可为”。

争议之二在于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是不是“形式主义”?之所以有此类争议,也主要是因为近期不少地方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出现了问题。近日,陕西城固县在开展“县长直播带货”活动中,发布文件“要求全县干部最低消费50元”;重庆市开州区疑似有教师要求家长参与区长直播购物,并将相关凭证上交至“教委”。这类事件实际上是为领导干部直播带货造假,让直播带货成为各方负担,因此被质疑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也就不足为怪。显然,这类所谓的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其实是功利主义在作怪,是少数官员为了“数据好看”或者应付上级要求而跑偏,没有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而“走心”,自然是要不得。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本身是件好事,之所以会有争议和质疑,还是因为在少数领导干部直播带货中“夹带”了过多的“政绩功利”,而让直播带货“跑偏”、“变味”。因此要让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回归”,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把劲”。

一是不要迷信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直播带货从某种程度上是地方领导干部以政府信誉背书来在网上“叫卖”,是一种官方宣传推介的手段,短期内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却并不是解决产品长期发展的“法宝”,广告打多了、打久了,其边际效用必然会逐渐递减。二是要尊重市场规律。产品销售从根本上还是市场行为,是市场行为就要尊重市场规律,那就需要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失位”也不“缺位”,不也“让位”不“越位”,划归市场的东西,需要有所节制。三是要回归本职工作。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其本职工作是要在发展地方经济上做好政策引导,为地方发展方向和产业项目谋篇布局,是要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配套建设方面保驾护航,在直播带货层面上,最重要的配套就是做好产品的仓储、物流、质检、保鲜等配套,让“自家”产品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为市场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让消费者和市场最终为其“买单”。

其实,我们应该为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点赞,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别让不良“政绩”功利心作祟而使领导干部直播带货“走偏路”。

戴庆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