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红军家属优待证——黄五妮保存心头物80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省委党史研究室与省政府新闻办在江西发布新媒体平台推出“党史故事”系列作品。今天推出第一百零五期《红军家属优待证——黄五妮保存心头物80年》。

2011年12月初,资溪县党史办征集中央苏区史料,乌石镇草坪村92岁的黄五妮,拿出1933年10月28日由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内务部颁发的布质“红军家属优待证”,郑重地交给党史工作者。老人满含泪水,娓娓道出 80年前那终生难忘的往事。

1932年冬,红军为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发起金溪资溪战役。

12 月,邵式平率红十一军一个团从黎川越过大旭山进至乌石草坪村,剑指资溪县城。部队就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动员青壮年参加红军。分到田地的贫雇农,认准红军是贫苦百姓的救星,成天哼着红军歌曲:

红军同志啰,开得来, 

千家万户笑呵呵。

镰刀斧头红旗引哟,

路上行呐我的红军哥。

◎党史工作者采访黄五妮 

黄五妮家里穷,在姐妹中排行老五,8岁时以两斗米的价格卖给丁加发做童养媳。在红军的宣传动员下,17岁的丁加发在父亲丁步田和未婚妻黄五妮陪送下,戴着大红花,来到村头大樟树下登记参加红军,当了邵式平的勤务员。

然而,令穷人扬眉吐气的时光只过了半年就发生逆转。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重兵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处于中央苏区北大门的黎川、资溪首当其冲,相继陷入敌手。资溪、金溪等六县“剿共”副总指挥朱一民放出狠话:“资溪石头都是红的,这里的扫帚也要过三斩!”土豪元星枢纠集民团武装和土豪劣绅,不遗余力搜捕安置在群众家中的红军伤员,对苏区党员、干部和革命群众反攻倒算。

那年隆冬的一个深夜,天上正下着雨,屋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响起轻轻的敲门声:“这是丁加发同志家吧?我们是邵主席(邵式平)派来的,快开门!”门打开后,两个戴斗笠披蓑衣的汉子闪身进屋,黄五妮认识他们,是当初来村上动员青壮年参军的红军干部。只见走在前头的那个红军干部从怀中掏出一块盖有鲜红大印的布料,双手捧给丁步田。

◎红军家属优待证

“这是红军家属优待证,我们来晚了!”这位干部愧疚地说道。接着他无比沉痛地向丁步田报告一个噩耗:在福建北部一场战斗中,丁加发为掩护首长和战友转移,主动断后阻击敌人,被子弹射穿胸膛……

黄五妮全家人顿时悲痛欲绝,泪如泉涌。“我们是奉邵主席命令,给你家送优待证的,一路上敌人查得紧。”

此时,屋外传来脚步声和嘈杂声,两人连忙告辞:“你们要相信,红军会回来的。”说罢,两名干部消失在茫茫雨雾中。

几天后,元星枢带领团丁将丁步田五花大绑押到村前大樟树下,用皮鞭逼他家交出红军物件。丁步田眼里喷着火,任凭鲜血直流,就是不吐露半个字。

当晚,奄奄一息的丁步田躺在床上,挣扎着指着墙角处,叫黄五妮掰开一块砖,掏出油纸包着的红军家属优待证,喘着气交待黄五妮:“你要守住这个物件啊,这是加发用命换来的!”两天后,丁步田含恨而逝。从此,红军家属优待证成了黄五妮的心头物。80多个春秋寒暑周而复始,黄五妮牢记公公的临终嘱托,倍加小心地珍藏着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