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南城实验中学心理辅导中心精心策划的“做情绪的主人”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在综合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心理教师彭琴主讲,初二年级六个班共300余名学生参与。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情绪、学会科学管理情绪,培养积极心态,助力健康成长,为青春期的情绪健康发展注入了积极力量。
讲座伊始,彭琴老师以“课前小约定”拉开了活动序幕。“相互尊重、认真倾听、积极参与、真诚分享”的约定迅速营造出轻松安全的氛围。随后,她带领全体同学参与了趣味十足的“快乐抓快乐”暖身游戏:同学们左手掌心向下,右手食指顶住邻座同学的掌心,当听到“快乐”一词时需迅速交替完成“抓手指”与“逃手指”的动作。通过肢体互动让学生体验情绪的瞬间变化。活动中,学生们需在听到“快乐”关键词时迅速做出反应,既锻炼了专注力,也引发了对情绪触发机制的初步思考。
在“情绪认识”环节,彭琴老师结合PPT图文,系统讲解了情绪的定义与分类。她将复杂的心理学概念转化为贴近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辨析“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及其衍生形态,帮助学生理解情绪的双面性——每一种情绪都是合理的存在,关键在于如何转化其能量。
为了让学生理解如何接纳情绪,她播放了一段动画短片《头脑特工队》,片中乐乐、忧忧、怕怕等拟人化情绪角色的互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情绪的多样性与共生性。她特别强调:“情绪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每一种情绪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例如:愤怒,可能是自我价值被侵犯时的保护信号;悲伤,往往是内心脆弱时渴望被理解的呼唤;焦虑,提醒大家关注潜在风险并提前规划。
针对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彭琴老师引入心理学经典理论“情绪ABC模型”,解析“事件-认知-情绪”之间的关联。她以“老员外与牡丹花”的故事为例,生动阐释了不同信念对情绪结果的影响:当老翁因花瓣残缺陷入消极思维时,老员外却通过调整认知发现“富贵无边”的积极寓意。这一互动环节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改变对事件的解读方式,就能有效调节情绪反应。
讲座临近尾声,彭琴老师总结道:“情绪管理的本质,是与自己和解的艺术。当我们学会接纳情绪的起伏,它就会从失控的洪水变成滋养心灵的清泉。”她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每日清晨对镜微笑,用积极姿态开启一天;建立“情绪日记”,记录波动与应对心得;遇到困难时主动求助,校心理咨询室始终提供支持。
本次讲座通过互动体验、案例分析和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了科学的情绪认知体系,掌握了实用的情绪调节技能。未来,南城实验中学将持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筑牢“心”防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