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时评:做好基层治理“加减法”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下移,部分基层党组织因事务繁杂、人手有限,导致村干部疲于应对,或能力不足以胜任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治理过程中,推动发展显得力不从心,陷入“小马拉大车”的结构性困境。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中央组织部召开的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强调,要持续加强乡村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基层党支部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不仅要做好业务的减法,还要做好能力、观念的加法,推动干部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上有的放矢,从而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在事务上做“减法”,力求权责统一。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推不动、推得慢,主要还是工作量太大,既有职权范围内的“规定动作”,还有一些自上而下“甩锅”责任,受制于能力有限而无所适从,再加上一些“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各种评比、考核、点赞、检查等等,无形之中增加了乡村的工作量,令党员干部应接不暇。为此,各级党组织必须科学划定基层职能职责,坚决杜绝以“压实责任”为借口的向基层摊派任务,深入开展好“减担子”专项行动,通过清牌子、减担子,对乡村承担的工作来一次彻底“大扫除”,切实做到精简“大车”负担、理顺办事环节,特别是要把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杜绝文山会海、层层加码、过度留痕,让党员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群众关心的事情上,推动基层提升服务效率。

在能力上做“加法”,力促人岗相适。毋庸讳言,乡村干部在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时,难免会陷入“能力不足”困境,存在想干事但干不成事的现象。加之,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乡村产业正面临全面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涌入农村,迫切需要乡村干部与时俱进提升能力素质,才能真正带好村民,走好乡村振兴的每一步。各级党组织要聚焦提升乡村干部能力素质,按照乡村干部所在岗位、所学专业、兴趣爱好等因人而异开展各类培训,巩固提高教育培训先进性针对性,着力从思想、业务、技术等方面入手,推动乡村干部化解矛盾有办法、推动发展有思路、攻坚克难有力度,真正成为乡村振兴中的“行家里手”。

在观念上做“加法”,力争群众满意。基层治理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切身的利益和诉求,成效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面对面问难处、心贴心听诉求、实打实解难题中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心真意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充分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基层的实践经验。同时,要注重调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构建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用好基层网格化治理,把办公桌、意见箱、调解室搬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在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中增强政策制定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群众参与感获得感荣誉感,推动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提高基层治理实效。(靖安县 夏清怡、高昱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