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时评:品味端午之韵 凝聚奋斗力量

龙舟竞渡,粽香千里,又是一年端午至。回望历史长河,两千余载流转,汨罗江畔,一个背影孤傲挺立。端午,不仅是华夏儿女共同的民族记忆,更是深藏心灵深处的情感寄托。广大党员干部应细细品味端午的诗意韵味,赓续中华文化传统,凝聚持续拼搏和奋斗的磅礴力量,让端午文化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

品味端午,在赓续传统文化中厚植文化自信。“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文化,犹如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深厚的思想精华,穿越千年的时光,依然散发着缕缕粽香。端午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是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自信。从门前悬挂的艾草、腰间佩戴的香囊,到江面角逐的赛龙舟、杯中醇厚的雄黄酒,绚烂多姿的习俗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新时代的我们,不仅要传承端午习俗,更要深入挖掘、全面传承并大力弘扬端午节的精神内涵,这对于我们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品味端午,在赓续廉洁基因中涵养气节风骨。“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这句话出自屈原作品《楚辞·招魂》,这也是“廉洁”一词最早的出处。常言道:“洁不洁,看过节。”节假日一般是廉洁风险易发的敏感时期,这也使得原本应该充满欢乐的“节日”,成为官员腐化堕落的“劫日”。端午,无疑也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廉洁的“试金石”,在“人情往来”的围攻中,在“糖衣炮弹”的轰炸下,能否时刻绷紧廉洁自律之弦,这是衡量其气节风骨的关键所在。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屈原为鉴,赓续廉洁基因,坚守道德底线,不为私欲动摇,不为名利所惑,彰显“身廉一世清,家和万事兴”的崇高理念,营造风清气正的端午佳节氛围。

品味端午,在赓续精神血脉中传承家国情怀。“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句出自屈原《离骚》的名句,道出了无数志士仁人的心声,为了祖国的繁荣和民族的富强,他们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也是端午最深刻的内涵。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激励着华夏儿女自强不息、奋发向前。品味端午,就不仅要品味端午的香甜,更要品味那份深沉的爱国情感。不管岁月如何更迭,但爱国主义精神的本质永远不会改变,无论是在平凡的岗位默默奉献,还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都是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爱国主义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思接千古中前行力量,在家国情怀中积蓄奋进力量,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上犹县  朱书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