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一博士生接到自称是银监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此学生在网上有贷款记录需要取消,否则影响个人信用”为由,诱骗该生贷款10万余元并于当日分批次转入对方账户。
近些年,各类诈骗案件愈演愈烈,诈骗手段不断翻新。究其根源,一是被骗者缺乏辨别能力与风险防范意识,存在贪便宜钻空子的侥幸心理;二是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警示教育不足,缺少必要的风险提示;三是违法犯罪成本低,相关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够。要想规避网络陷阱,有效防范诈骗风险,需做到眼脑并用、打防结合。
擦亮双眼,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博士生们虽被贴着高智商、高学历的形象标签,但因缺少社会经验、贪图便宜而掉进网络诈骗陷阱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术业有专攻,精于学并非精于防骗,学历虽高、知识虽广,但自身防范意识不强,仍会使不法之徒有机可乘。所以,精知识与防诈骗同等重要,要时刻擦亮双眼,摒弃贪便宜心理,增强自身辨别能力,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入脑入心,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常言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网络时代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防范方法也需推陈出新。学校虽做了许多防范诈骗的宣传教育,但仍有一些人不能入脑入心。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应通过开展宣讲会、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典型诈骗案例的方式加大警示教育力度,提高人们警惕意识,做到重宣传、强方法、入人心,左右开弓齐头并进,筑牢安全意识的“防火墙”,震慑不法分子使其犯罪恶念消灭在萌芽之中。
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网络诈骗。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当前,网络诈骗已发展为成熟的“产业链条”,各个环节密切配合,一系列犯罪活动按部就班、层层递进,人们稍有不慎,就会掉进犯罪分子“精心”制造的网络圈套,但只要筑牢防控屏障,打击犯罪不留余力,惩恶除恶不留死角,坚持执法司法部门惩防并举,惩治结合,惩恶扬善,激浊扬清,就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让网络骗局无处遁形。(刘家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