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低龄化 如此造星要不得

8月20日,偶像组合“天府少年团PANDA BOYS”在成都发布单曲宣布出道。据了解,这个组合由7名男孩组成,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8岁,最小的7岁,最大的也仅有11岁。这一消息在网络上引起巨大争议,有网友戏称,“我们只想 ‘养成’,不想‘育儿’”;也有网友对低龄偶像的出道表示担忧:“这么小的年纪让孩子们好好读书、享受童年不好吗?为什么要把他们当成赚钱的工具?”

随着娱乐产业的繁荣,流量当道、颜值即正义的“偶像养成”逐渐代替“偶像进口”,形成一股新潮流。2018年,视频直播平台爱奇艺、腾讯相继推出综艺节目《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分别带火了偶像男团和女团。以此为标志,2018年被业界称为中国的“偶像团体元年”。到今年,各类团体选秀依然层出不穷且带动着“一切以爱豆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和圈层文化,也给粉丝经济投下了阴影。

这种现象背后离不开资本运作,哪里有市场需求哪里就有实际操作,如今资本之手伸向平均年龄只有8岁的少年,这真是“出名要趁早”价值导向引发的畸形产物。“养成”满足了受众的心理期待,小偶像可以取得一定程度上的技能突破和个人成长,粉丝也通过“打投”等方式实现追星满足感。然而随着“养成”类偶像年龄的不断降低,由此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和生活学习的担忧接踵而来。过早的接触娱乐圈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不得而知,但对学业的影响是肯定的,如果家长和孩子都在争取在娱乐圈里崭露头角,那么这种错误价值观势必会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歪风邪气。

我们提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我们需要警惕这类偶像养成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骚动”,坚决抵制以牺牲未成年人生活学习为前提的养成明星。笔者提醒广大家长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给予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不过分苛求孩子,更不能把孩子当作吸金工具;相关选秀节目也要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多多产出具有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优秀节目,拒绝一切以流量为先,不顾社会影响;相关审核部门更要提高此类选秀节目门槛,坚持高标准审核,加大对养成类综艺监管力度,打击吸睛无下限的风气,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最后观众也要自觉抵制类似低龄选秀节目,不能助长歪风邪气。(李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