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民谷先生通过微信小程序泡泡玛特抽盒机上的“神秘商店”活动,在选择时按了99元抽一次,没想到付款时直接跳转到全包,一下子支付2178元。谷先生随即与泡泡玛特人工客服取得联系,但得到的回复是,如果不是质量问题不予退款。
盲盒,大火于2019年,因其极大的不确定性和略带赌博性质的玩法,深受玩家青睐。为诱导玩家消费,商家不断升级更新“全包”“神秘商店”“大娃”等玩法“套路”,增加盲盒神秘感、新奇感、刺激感。抽一次“误触”成全包,99元秒变上千元,还没反应过来,就已支付成功,显然盲盒成了盲区,钻了技术的空子。
盲盒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发展迅速,因其法律固有的滞后性,使得监管难以面面俱到,经营者以利益为出发点,步步为营,处处设坑,争先推出神秘款、限定款、返厂款,吊足玩家胃口,实则只是商家敛钱的噱头、手段,只为诱导玩家不断买盲盒、拆盲盒,进而提高销量,助长盲盒经济繁荣。
如今,在万物皆可盲盒的环境下,无论怎样,盲盒都是稳赚不赔,亏的都是玩家,甚至成了清库存的新手段,不少商家运用盲盒思维,乱蹭盲盒热度,卖不出去的滞销品套上盲盒的外衣,转瞬即空,可盲盒之下也掩盖不了以次充好的事实,掩盖不了盲盒商家的“歪门邪道”。
盲盒套路愈演愈烈,与玩家的乐此不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娃”的稀缺,给了黄牛炒作空间,在饥饿营销,限量发售,追涨杀跌,溢价炒作的重重挤压下,涌现了很多人民币玩家,豪掷千金抽盲盒,此时的盲盒已然成为了潘多拉的盒子,一经打开,后患无穷。
遏制盲盒乱象,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行业乱象,肃清市场环境。商家需走正道,盲盒虽“盲”,但市场不“盲”,坚守道德底线,遵守市场规则,与玩家实现良性互动,公平交易,保障合法权益;玩家也需走正道,盲盒虽“盲”,但价值不“盲”,拒绝跟风,理性消费,坚定立场,明辨盲盒价值,流量之后,重金买来的藏品只是“品”。(毕明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