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有助于素质教育

10月10日,一个“中学教师面试一半是博士”的话题迅速蹿升到热搜第一。据“央视网快看”的消息,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的硕士研究生缑晓雪上周五参加了一个深圳的“四大校”(即深圳最好的四所中学之一)的教师岗面试,她称,生物学进入面试的有7个人,7人中有4个人都是博士。她听在场面试的人说,化学那边应聘的全都是博士。

“7个人面试其中4个是博士,学校最后招聘了4个人里边是三个博士。”竞争场面如此激烈,令不少人惊呼,中小学教师队伍太内卷了,连博士都加入“战争”了。近年来,各地学校对高素质人才需求旺盛,大量清华、北大、剑桥、牛津等名校的博士、硕士毕业生涌入教师队伍,这本身就是双向选择的结果。而更多名校博士、硕士生去中小学做教师,亦提升了学校的人才水平,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数据显示,全国已经有2846个区县的预算安排,实现了“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收入稳定、带薪假期长、福利优厚、社会形象好等,均增强了中小学教师岗位的吸引力,也让“从教热”持续升温。教育本身就是人才密集型的领域,高素质人才对教育工作有直接促进作用,因此随着大量高学历人才纷纷加入,我国义务教育水平也会水涨船高。

众所周知,名校博士、硕士生本身就是“学霸”,拥有丰富的学习经验、高水平的考试能力,在同等招聘条件下,竞争优势更大。至于教学经验方面的不足,只要他们肯学肯练,很快就能补上来。而且,这些高学历毕业生非常年轻,思维活跃,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动力足,冲劲大,改变旧模式的主动性大,犹如“鲶鱼”一般,可以充分发挥力量,搅活沉寂已久的传统教育系统,促进教育体制改革,令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基础不稳,大厦难立。中小学教育就属于基础教育,为社会培养基础性人才,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命运,需要高素质人才培植根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投入在逐年加大,但是人才力量薄弱,很多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缺乏素质教育能力,又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习惯了刷题教学模式,成为“双减”政策落地的“拦路石”。因此,中小学教师队伍急需补充高质量的“新鲜血液”,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量,推进教育改革深入发展。

各地中小学在招揽大量高学历毕业生后,要善于利用“新鲜血液”,鼓励他们创新教学方法,认真落实“双减”政策,突破“刷题”“题海”套路,大力倡导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激发中小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动手能力,为国家夯实基础教育,培植根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江德斌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