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聘用教师要做好“后半篇文章”

近日,“鄂尔多斯年薪60万招中小学教师”一度冲上热搜。“60万”是否有钱任性?特别是招聘公告中,“清华、北大毕业生,实行年薪制,签订3年聘用合同,每人年薪50万元(税前);一次性签订6年聘用合同,每人年薪60万元(税前)……” ,是不是“唯学历论”“唯名校论”?

目前官方回应,“该项招聘政策作为人事改革举措之一,不单单针对清北毕业生,覆盖面广泛”。根据招聘公告不难发现,学校人才引进的力度非常大,各项政策十分“诱人”,学校下血本筑巢,清北等优秀毕业生当然愿意前往。况且,给予优秀人才高回报本身就符合市场竞争和规律,名校、高学历本身就是人才市场的“定价”标准之一,成为一种导向合情合理。但不是任何地区都适合高薪引进,鄂尔多斯的政策不奇怪,但不能盲目效仿推广。

学校和教育部门释放出高校即高薪的信号不是坏事,更加印证一个地区对于人才的重视程度。网友反问名校一定教得好吗?答案并不代表名校教不好,教学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引进高学历、名校人才是利大于弊,这一点不可否认。而网友担心的对本地教师队伍有失公平,也需要辩证看待,引进名校、高学历教师带来竞争,释放“鲶鱼效应”从而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薪吸引来的金凤凰能不能留下来育才是关心关注的重点,有没有更完备的引才配套措施是发展关键。

我们欣慰于学校对于求贤若渴的诚意和对人才的尊重,但更希望看到教育发展中更加健全的师资综合配套政策。这次鄂尔多斯的引才政策不仅仅涉及高薪,还有编制、住房等后续保障政策,可以看出并非是“唯学历论”和单纯“向钱看齐”。近年来不少地区的中小学校都在开展“抢才大战”,名校、高学历毕业生成为竞争市场“香饽饽”逐渐朝着常态化发展。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各地需要因地制宜因才施策,树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实际需要为目标的人才政策,走好引才、用才、留才关键几步是重点。

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优秀教师队伍和高端人才支持,光靠高薪只能一时刺激人才市场活力,要想永久留住、吸引更多金凤凰,还需要立足实际,拿出实实在在好政策,多替人才考虑,做好生活住房、随迁家属、子女教育等后半篇文章,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在发展一线安心拼搏。(李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