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基层新人需实现“本领自信”

好不容易“过五关斩六将”拿到选调生名额,但真正到了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基层——一些年轻人艰难作出选择,决定另寻他路,一部分则在“留”与“走”之间苦苦挣扎……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一些选择从事体制内工作的毕业生,开始重新审视这份来之不易、外表光鲜的工作。(11月16日 半月谈 )

选调政策既是党中央直接向基层输送优秀人才的主要渠道,更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的人才资源库。而从此次调研看,当刚入职体制内的喜悦与处理基层事务的艰难有了碰撞,不少选调生开始逐渐冷静审视这一份“过五关斩六将”得到的工作,更有的在试用期未过便递交了辞呈。种种现象表明,基层选调人才正在逐渐流失。当选调成效大打折扣,带来的将是无才可用,无将可提的可怕后果。

从询问中得知,挣扎在去留之间的选调生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方面是盲目,只因长辈认为体制内工作更稳定,故而在毕业之际选择考公入编,未曾想过自身能力与基层工作是否适配这一关键问题。另一方面是恐慌,满怀信心入了职,却在基层实战中屡屡碰壁,对自身本领产生怀疑。这无疑是给社会和相关部门敲响警钟,社会对体制工作的盲目追从以及接收单位的育才机制不完善正在吞噬基层新人的积极性。

能力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无论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坚持锤炼个人能力,努力实现自身价值都是每位奋斗者应追求的目标。在笔者看来,分析研判失误,处理事务吃力,晋升提拔缓慢等问题均出在了“能力”二字上。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若真是本领过硬,又如何会被基层事务难倒,又怎会懊恼于提拔调动无望呢?因此,破除选调新人流失困境需快速提高新人能力,即实现其“本领自信”。

实现“本领自信”需上下联动发力。接收单位要提高重视,转变观念。选调生虽在岗位职责上与普通基层公务员并无二异,但其在政策导向上仍存在极大差异。这就要求基层单位要积极响应选调政策,把选调生放置重要一线增长实干,充分体现基层工作的奉献感与成就感,避免让繁琐事务消耗其积极性,切实做到爱才护才。选调生是后备干部的“集中训练营”。这就要求组织部门要建立全面育才机制,在入职前,履职中等不同时间节点为选调新人提供业务培训,大力提高其基层理论水平,为实战打好坚实基础。最重要的是,组织部门要与接收单位畅通沟通渠道,实时关注选调生入职情况,向遇到难题的伸出援手,对受了委屈的积极开导,努力营造放手干、加油干的干事氛围,实现真正留人在体制,留心在基层。(罗淇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