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一独居老人花光了自己18万的积蓄,向洛阳中泉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购买了几套生肖纪念币,然而在某宝网站上,一张只需一元。据记者向银行工作人员核实,这种纪念币不是人民银行发行的,而是公司推销给老人的印刷品。经协商,公司承诺会在七天内退款。
老人花18万购买假纪念币的消息,经媒体爆料后,迅速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幸运的是这家公司和工作人员还在,对以冒充法定纪念币、高额回购诱导老人购买的行为也未否认,现公司承诺会在七天内退款,结局似乎很完美。但这件事,不应该止于退款,可能还涉嫌诈骗。公司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印刷品冒充人民银行法定货币,虚构事实使人老人陷入错误的判断,造成了18万元的经济损失,涉及金额巨大,已具备诈骗罪的基本要件,而且诈骗的对象是老人,可能还将从重处理。出售假纪念币的行为已堂而皇之的持续多年,这也暴露出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监管的缺位。当然,有效避免老人花18万购买假纪念币等被骗现象的发生,更需要亲情来补位。
其实,不仅仅是假纪念币,一些不法分子、不良商家还时常以保险理财、保健品、净水器等为手段,不断将魔手伸向老人。老人为何屡屡被骗呢?一方面,老人防骗意识不强,尤其对披着现代科技元素外衣的骗术,毫无招架之力,一旦遇到高额回报、情感轰炸,极易被蒙蔽。另一方面,则是子女长期在外生活,缺少与老人的沟通交流,老人长期“空巢”,缺少亲情慰藉,缺乏安全感。不法分子、不良商家看到也利用了这两点,并着重在“亲情”上做文章,弥补了“亲情”的缺位,再辅之以小利,老人最后被骗子的“真情”所感动,沦为“猎物”。
父母在,不远游。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远游、远行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且已成为父母、子女普遍认同的社会行为。然而,认同并不意味亲情缺位就理所当然。作为子女,应尽量抽出时间回家看望老人,即使不能经常回家,也要加强与老人的沟通,多和老人讲讲工作、健康知识、新事物等,宣传一些常见的诈骗案例,让他们接受更多的现代信息。注重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弥补亲情的缺位,让老人遇事愿意与自己沟通,不给骗子以可乘之机。同时,如遇老人被骗,切勿一味指责,以免给老人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健康。
如何解决好老人被骗的问题,一直是困扰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难点。要预防减少老人花18万购买假纪念币等类似事件的发生,固离不开社会、媒体、政府监管部门共同参与,然关键在于亲情的及时补位。(陈相)
请输入验证码